堪輿(風水)理論的源流和發展
“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這段話出自晉人郭璞所著的《葬書》,這是“風水”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郭璞簡明扼要地說明了“風水”理論的根本:以“生氣”為核心,以藏風、得水為條件,以尋求一個理想的墓葬環境為著眼點,以福蔭子孫為最終目的。對於如何界定風水的好壞,郭璞的觀點是:“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後世風水師們的主要工作,便是尋求能夠藏風、得水、具有生氣的吉地,用於安葬或是修建住宅,以便人們的發展繁衍。
然而中國數千年的“風水”觀念卻並非從晉代才突然產生。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的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墓葬中,一具屍骨的左右兩旁赫然出現了用蚌殼砌築的、圖案極為清晰的“青龍”、“白虎”圖形。有學者認為,這兩個圖形是古人對於天上星象在地上投影的理解,這與後世的“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概念隱隱相合。
到了風水術大肆張揚的魏晉南北朝,管、郭璞這樣的風水宗師開始逐步完善過去有關風水的理念,並將其上升為一種理論。唐末,風水大師楊筠鬆、卜則巍流落江西,其後世子弟逐漸形成了“形勢宗”的風水派別。而“理氣宗”開始時流傳於福建,宋朝有位風水大師王推行其說,遂形成了另一大風水派別。
“形勢宗”又稱贛派、形法派、巒頭派。該派學說注重在山川形勢的空間形象上達到天地人合一。“理氣宗”又稱閩派、宗廟派、理法派。他們注重在時間序列上達到天地人合一,其考慮的因素有陰陽五行、幹支生肖、四時五方、八卦九風、三元運氣等。形法主要為擇址選形之用,理法則偏重於確定室內外的方位格局。對於曠野、山穀之宅,因其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關係密切,故多注重形法;而對於井邑之宅,由於其受外部環境的限製,所以常常形法、理法並用。但無論“形勢宗”還是“理氣宗”,都遵循天地人合一、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這三大基本原則。
很多對風水有興趣或初學的人士,常會遇到一個難題,就是很多時從上看到或聽到一些對風水認識較深的朋友談論風水的時候,常夾雜一些風水的術語及雜題,而自己聽不懂,但又不好意思發問。所以就跟大家談談風水術語的問題。
中國古代堪輿古籍中列示的“三條大龍”總圖
六事:陽宅所研討之範園,除了形法,皆是屬於個案處理以外,在用卦與方位方麵,大抵是指住宅以內者,一共以六種主要之項目作推論之主旨,通稱之為陽宅六事。分別是
(一)門—指外大門、宅門、房門、後門,以住宅之實際狀況而論。
(二)路—路是指大門以內至廳門中間之信道,是以其範圍大小而作原則性之推論。
(三)灶—今日指廚房的煤氣或石油氣爐位置。
(四)井—今日是指自來水或者是水塔之方位。自來水又以廚房中用作煮食的為主。
(五)坑廁—現今之洗手間。
(六)碓磨-今日之住宅已經很少有碓磨之設施,除非是特定之職業,有磨轉研碾之機械設備,方有推論之必要。
香火:是指祖先祠堂,土地祠神之祠,皆須安置於宅主之本命吉方,方為得宜。
尺法—陽宅之尺法,古有四種,(一)子房尺。(二)曲尺。(三)魯班尺。(四)玄女尺。今日通常用者是魯班尺。茲將四種尺法簡介於後。(一)魯班尺以常見“財、離、義、宮、劫、害、本”八個間隔,以“財、義、宮、本”四字為吉。(二)子房呎以九寸為九步。金星吉。火星凶。羅星凶。本星吉。紫燕吉。文星凶。計都凶。月悖凶。水星吉。此法令已不多見用。(三)曲尺以九寸分九步。一寸為一白吉,六寸為六白吉。八寸為八白吉。九寸為九紫吉,其餘的“二、三、四、五、七”寸皆為凶。依此而論,陽宅之門,窗等尺寸,隻以寸的餘為吉凶依憑。譬如二尺八寸為吉。二尺四寸為凶等。(四)玄女尺以九寸分八步。貴人吉。天災凶。天財吉。官祿吉。孤獨凶。輔弼吉。以上諸法皆不忌加半寸。
五灶應日(吉凶俱同)(一)木灶—應三十日後。(二)土灶—應五十日後。(三)火灶—應二十日後。(四)水灶—應六十日後。(五)金灶—應四十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