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瑾萱並沒有繼續問剛才的問題,而是問了這麼多人格在一具身體裏的感覺究竟是什麼樣的。

“怎麼和你說呢……如果把susan的身體比喻成一座房子,那麼susan是房東,我們都是租客。”

“租客麼……”

蘇瑾萱又問了好幾個和劇本有關係的問題,臨走之前,她都沒有再見過susan。

不過幸運的是,除了蘇喬,她還有機會和susan體內一個叫做蘇琪的二十五歲的女孩次人格進行了交談。

不過兩個人分別時,出來的卻是蘇喬。

“謝謝你們願意和我分享這些,我一定會好好演戲,把最好的成果帶給你們的!”能夠願意深入的和別人交談這些,這讓蘇瑾萱對於“多重人格”這個群體有了更深的認識。

他們既不像蘇瑾萱中二時期認為的,是一種神秘的存在。也不像大多數人以為的像精神病患者那樣瘋癲。

他們就像是普通人一樣,隻是性格多變而已。

“沒什麼,susan是你的粉絲,你還不知道吧。”蘇喬笑了笑,對於蘇瑾萱的感謝,他解釋道:“我也很喜歡你,如果我是個獨立的個體的話,我一定會選擇追求你。”

蘇瑾萱愣了愣,這才反應過來。當初的susan為了擺脫童年陰影,所塑造出的第一個保護自己的人格並不是和自己同性別的。而是在她的認知力更加強大的,有著足夠能力可以保護她的男性形象。

“每個人格的性格不同,和別人相處的方式也不同,但有一點你記住。無論這個人格是暴虐,還是柔和,他們存在的理由隻有一個,那就是保護主人格!”

有些小說中或許會出現人格互相爭奪身體控製權的情況出現,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所有人格的關係似乎更像是同事,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職責。當主人格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便會出來把控局麵。

然而這些的前提都隻有一個,那就是“主人格需要”!

或許,他們之間的關係很融洽。

蘇瑾萱默默地想著,這和她以往的認知有些不一樣,但卻很有用。

能夠讓大眾更加的理解這個群體,而不是看到有這種傾向的人,就自以為是地跑上前去,指著對方的鼻子得意地說,“別演戲了,我知道你是假裝的”。

講真,如果每個“多重人格”患者都有這種演技的話,蘇瑾萱也想得啊。

可是每個患者的患病原因,對於他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無法磨滅的傷害。

可以不理解,但是請不要傷害。

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溫柔的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微柔的對待你。

蘇瑾萱歎了一口氣,徐導的新劇《不一樣的“我”》雖然主角是“多重人格”患者,但卻並不是整部劇的主題。

和這個特殊群體相比,整部劇把焦點更加側重在了另外一種社會情況上麵。

她所扮演的角色一開始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工作、回家,甚至連多餘的娛樂活動都沒有。休息日不是宅在家裏,就是在超市囤貨。

可就是這麼一個日常行為可以說得上是單純的女人,卻偏偏被扯進了一起謀殺案當中。

“我沒有做過這件事,為什麼要認罪!”

無論是多麼精密的高科技測謊儀,都沒有辦法從女人的回答中發現什麼盲點。

而且屍體被發現的地方,又恰恰沒有監控攝像頭,這讓警方的調查陷入了僵局。

“什麼樣的嫌疑人會逃過測謊儀的追查,一是她說的的確是真的,二是她撒的謊,已經連自己都相信了!”

負責這次案件的警察王叢,並不打算就這樣輕易地放過蘇瑾萱飾演的林小喜。

因為死去的受害者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恩師——在鎮上小學當校長的李兵。

要知道在周圍人的眼中,李兵一直都是一個謙遜、脾氣好、好說話的老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