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銘,你可知道為什麼這麼多年裏我在基地中永遠都被人們敬重麼?”趙一承問道。
我把雙手放到腦後搖了搖頭。“哼,我告訴你。隻因為我從15歲那年鬥法開始從沒輸過!而輸給我的人這輩子都不可能再用法術了!”趙一承囂張的說道。
“哦。”我淡淡的說了一句。我想我這麼冷淡都搞的他滿臉黑線了。
“廢話少說,看招。”趙一承衝我喊了一句之後開始閉目踏動步罡。說實話,他踏動步罡的速度以他這個年紀來說已經很不錯了,看他還一臉輕鬆的樣子,我也不應該落後於他吧!
既然知道了他會動用遊屍來與我作戰,我也有了應對方法。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萬物生生不息,生生相克。既然老祖宗留下了這麼變態的控屍法術,就一定會留下解決辦法的。在我所學的的《三清符咒》中有一符咒名為“拘魂符”這張符咒本來是湘西趕屍匠走腳(趕屍匠一般都把趕屍說成走腳)用的,但慢慢的,一些道士發現用拘魂符也可以使屍變的僵屍停止行動,便成了對付僵屍的法術了。
這裏提一下,趕屍匠不是那些鬥僵屍的道士,而是一種職業,在清代中期,趕屍技術出現,是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屍體運送回家鄉。屍體在最開始的運送過程中,是走的水路,並不需要“趕”的。但三峽這一段,水流湍急,旋渦暗礁密布,船隻往往沉沒。古人又迷信,絕不願意搭載死人走在險江之上,“趕屍”這個職業於是就產生了。
而趕屍”的活動範圍其實很小,隻限於在湘西的山區,其它全國各地均沒有這些恐怖的運屍活動出現。湘西,是指湖南省的西部,主要是在沅江流域一帶,據說趕屍是以沅陵,瀘溪,辰溪及漵浦這四個地方最為盛行。湘西的沅江流域,大多是崇山峻嶺,其間道路崎嶇,人行已是甚為不便,倘若要抬著棺材運屍回鄉,那更是十分麻煩。很多在此工作謀生的人,在臨終前大多委托親友,務求把屍骸運回故鄉安葬,以免葬身在這荒涼的山野間。為了避免抬著棺材在山野間的崎嶇道路顛簸行走,所以“趕屍”,這種獨特的運屍方法便應運而生了。
但據有關文獻記載,趕屍有“三趕,三不趕”之說。
凡被砍頭的(須將其身首縫合在一起)、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理由是,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裏。
凡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法術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裏喚回來;而投河吊頸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豈不影響舊魂靈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這兩類屍同樣不能趕。而且趕屍時間白天和晚上都可以,但是為了避免驚嚇到路人,所以趕屍多是在夜晚進行,這也給趕屍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總之趕屍匠趕得那些隻是普通的死去的屍體,並無屍變,形成僵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