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就像人生的不同階段會喜歡不同的人一樣,小學的時候喜歡班上最會讀書的人,中學的時候喜歡隔壁班的同學,誰也不能說這些不是真愛,但這樣的感情,過了那個階段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回憶。
然而,人的一生總會有這樣一個人,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在你的生命裏,你愛上了他(她),無法自拔地愛,任歲月如刀侵蝕了你的青春、你的熱血,你就是深深地愛著這個人,無論這個人能否做你的人生伴侶,這份情,都不會因時光而褪色,因為這份愛深深地糾纏在你的心裏,糾纏入骨,甚至纏入輪回。
沒有遇到這樣的感情,或許會覺得這不過是“小說家言”,有這樣感情的人就會知道,這絕對不是妄語。你要相信,這世上不是沒有真愛,隻是看你有沒那個福分遇到。
或許,韋陀和月舞衣,就是彼此抹不去的真愛。真愛難尋,凡人自該慶幸在紅塵中遇到真愛,可韋陀是菩薩,他和月舞衣,偏偏隻有一世的緣分,韋陀經曆的每一世,都是他的閱曆,作為菩薩,韋陀在每一道輪回中曆劫、成長,慢慢堪破世情,超凡入聖,韋陀的真愛,終究落在了第四十七世的那一道輪回裏。
是的,韋陀依舊在輪回,依舊在曆劫,輪回曆劫之後,韋陀依舊是菩薩,甚至是怒目金剛,但四十七世的月舞衣,卻永遠住進了韋陀的心裏——輪回抹不去的月舞衣,佛法渡不化的月舞衣!
就像多數深愛的人在剛分別的時候以為可以忘了對方一樣,韋陀那時也以為他對月舞衣的感情是暫時的,韋陀於是擺起菩薩的譜兒勸月舞衣放下情孽。
月舞衣最終道:“我愛你,是我自己的事,與你無關,你做你的菩薩,我依舊愛你,愛那個花匠,你是不是韋陀,與我無關。我要告訴你,佛法無邊,可以普渡眾生,卻渡不了我。一念成執,我就在這苦難的輪回裏,守著對你的愛,直到萬劫不複。”
韋陀搖頭,歎息。
數日後,韋陀見月舞衣太過癡愚,決定讓她轉世,忘掉他,解脫這份情。如來佛祖也沒料到韋陀的“花草劫”有這麼深,為了斷掉月舞衣對韋陀的執戀,佛祖同意讓月舞衣轉世,月舞衣聽罷佛祖的話,想到了青曄,心生一計,遂對佛祖道:“我佛,月舞衣執迷太深,隻恐與韋陀菩薩同處一世尚不可斷我執,月舞衣願穿越時空轉世到一千年之後,願我佛成全。”
如來和韋陀自不知月舞衣想和青曄掉包的打算,遂答應讓韋陀攜月舞衣轉世到千年之後。月舞衣對韋陀說:“菩薩,我生長的地方有位故人,在我轉世前想和他告個別。”
韋陀攜月舞衣一路到了靈鷲寺所在的山腳下,青曄和聿明氏已在“鎖綠園”中——原是當時,聿明氏因戀月舞衣,知道久留徒增傷感,加上他知道自己已犯了戒條,便和青曄先逃走。
青曄見月舞衣回來,又驚又喜。月舞衣將自己的計劃匆匆說了一番。青曄聽後,道:“韋陀菩薩豈是好糊弄的?我們這點伎倆怎麼騙得過他?”
月舞衣道:“隻要他自己願意裝糊塗就成,我看得出來,他心裏還是舍不得我的,姑且試試,即使不成亦無妨。他此前說要抓你,其實並非真心,隻是他護法金剛的天性便是如此,不做個樣子不好交代罷了。”
在聿明老人的幫助下,青曄的魂魄變成月舞衣的樣子,去找韋陀轉世,韋陀果然裝糊塗,一路把青曄的魂魄帶到冥界,還親自交代冥王,說這是曇花仙子,要托生到一千年以後,不必給她喝孟婆湯。倒是冥王糊塗,青曄沒說冥王也沒多想就接了下來,以為青曄真是韋陀菩薩托的曇花仙子。臨了,韋陀菩薩還交待冥王,為了千年之後好相認,轉世的曇花仙子來生起名“君曇婉”(曇花婉謝君)。
青曄和月舞衣、韋陀、聿明氏前世的淵源便是如此。
故事還沒有完,聿明老人攜青曄和月舞衣的魂魄私闖西方佛國找菩薩,已犯了佛國戒律,佛祖懲罰聿明氏靈魂永遠飄蕩,不得輪回。
聿明老人聽罷佛祖宣判的那一刻,含笑道:“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天罰地誅我來受,蒼天無眼我來開!”聿明老人說罷,魂魄飄入夕陽。
按佛祖的懲罰,老人的魂魄要受盡漂泊之苦,不能飄回生前居住的地方,但聿明老人是巫族,魂魄依舊有法力,老人憑著法力飄回“鎖綠園”。不過,老人的肉身已腐壞。老人憑著丹青妙手在畫布上畫了自己,又施法把畫中的身體拉出來做了自己的身體。聿明老人繼續守著“鎖綠園”過了些年月,直到發生戰亂,“鎖綠園”毀,老人最終在曆史上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