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造反有理(1 / 2)

蔡琰聽到了董良如此不客氣非常露骨的話,蔡琰頓時非常生氣了。因為董良這麼做,完全是把蔡琰當做了自己的女人,根本沒有征求過蔡琰的意思。而蔡琰頓時發飆,因為她平時都是受到別人的寵愛,怎麼可能能夠被人如此的侮辱呢?董良直接不客氣的表明蔡琰是他的女人,那專業等於也就是在告訴大家,如果誰敢動蔡琰也就是動他的女人了。而當年蔡琰不是沒有過追求者,可是那些追求著一個個都是畢恭畢敬,顯然是害怕唐突佳人。可是董良卻不這麼做,反而非常不客氣的告訴蔡琰,她已經被自己徹底占有,不能夠反抗,沒有別的選擇。

這個讓身為蔡邕女兒,並且是一個才女的蔡琰當然非常的憤怒了。而平常都是受到別人寵著,可是現在居然麵臨這種結果,她怎麼可能受得了。所以他直接把手裏麵的琴摔在了地上,顯然非常憤怒。

“哎呀,這個多好的琴,看著尾巴部分有一些焦黑,應該也就是傳說中的焦尾琴吧?如果到了一千多年之後,那絕對是一個一等一的文物,無數人都想要看一眼呢!”董良說道。

“武夫,別動我的東西!你們這些武夫,蠻橫無理,並且目無朝綱法度,居然要對我無禮。你讓天下士族如何看,你這種武夫永遠無法登上大雅之堂。朝廷讓你們這些武夫掌握,那真的是國之不幸。”蔡琰怒道。

聽到了蔡琰的說法,而董良馬上回答:“蔡小姐,你說我是一個武夫,不配掌握朝廷嗎?可是,你們文人也就配掌握朝廷嗎?你說我們武夫是如何掌握朝廷的,還不是你們給我們的機會的呢?如果沒有你們自己作死,我們也都沒有機會掌握朝廷啊!”

“你——,如果不是黃巾亂賊造反,哪裏會有你們這些武夫的機會呢!這群黃巾逆賊,真是該死!”蔡琰怒道。

可是董良也都回答:“該死的是你們,是你們這些讀書的士族。百姓不該死,因為那是你們逼死他們的。如果沒有你們,那他們哪裏會被迫起來造反?”

“難道造反還有理了?”蔡琰問道。

董良點點頭,說:“沒錯,造反還是真的有理的。本來天下每一個人都是安居樂業的,然後如果不是你們這些士族接著為官擁有的特權,然後不斷的搶占民田。然後還有趁著災荒年間靠著手裏麵的糧食逼迫百姓借貸,然後讓百姓借了一筆永遠還不完的高利貸,最後隻能夠出賣土地給你們士族換取生計,而自己隻能靠著租種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土地,然後卻勞心勞力的做了一年,最後隻能夠獲得不到一半的糧食。而絕大部分糧食都進入了你們這些不事生產的士族手裏麵,可是你們這些士族還不體恤百姓,遇到了朝廷加稅的時候,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然後把這些稅收再次加重到了那些貧寒百姓身上。甚至你們還接著加稅,趁機多收地租。而災荒年間你們不但不想著體係百姓開倉放糧,然後還是趁機逼迫人家借高利貸,難道這個也就是你們所謂的仁義?你們讀書都讀到了狗肚子裏麵了?”

“這個怎麼可能?士族怎麼可能如此,父親雖然名下有一些土地,可是卻從來不會虐待佃戶啊!”蔡琰驚訝道。

可是董良反問:“蔡邕,你個人的節操好,並不代表所有士族的節操都好吧?恐怕,絕大多數士族都是像是我所說的那樣趁機在災荒年間兼並土地,甚至借助為官的權利通過各種特權來侵占土地吧?”

而蔡邕臉色通紅,一句話也都說不出來。而蔡琰這種才女,她根本不用親自關心這種家裏麵的收入,還有手下佃戶的事情。而蔡琰這種才女隻要好好的學習那些文學,音樂等等的東西,然後換取一個才女的名聲,然後為將來出嫁的時候獲得更多籌碼。甚至借助所謂的才華取悅於當權者,最後獲得一些什麼好處也就行了。這種才女,其實他們一點生活能力都沒有,根本沒有任何謀生能力,和那些宮裏麵的公主一樣,一旦離開了供養那根本無法生存。畢竟百姓怎麼可能關心那些音樂,關心那些文學,百姓都是在一日飯菜生存,對於音樂根本不關心。後世的研究也都非常明白,人首先要關心物質文明,而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如果沒有物質文明那精神文明也都不會存在。蔡琰也就是一個好看的花瓶,用來給那些不缺乏物質當權者取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