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奈何為賊(22)(2 / 3)

可結果呢?

楚留香抱著忐忑心情去打探,卻是發現他的消息太過於落後了,人家早就完了事不,進度都快到成親生子(……)了,而正是這樣的心理落差,讓楚留香一時間不知道該什麼是好。

等楚留香緩過神來,他的注意力就不由得被中原和龜茲國差點聯姻一事吸引了。在並不知道詳情的情況下,楚留香進行了縝密的推測:

兩國聯姻之所以沒成功,不會是因為中原這邊想嫁一個公主過去,結果發現公主無用武之地吧?

關於這個問題麼?

隻能香帥想得是八九不離十的。

而要清楚這件事,就還得從疏勒國派使者去中原起。

先前就提到過疏勒國想要聯合鄰國,疏勒國的鄰國有莎車國和烏孫以及大宛。又從地理位置上來,烏孫在疏勒國以北,距離他們國家遠得很,而大宛則在疏勒國以西,也就隻有莎車國在疏勒國東南。那疏勒國若想聯合他國,就必須和他國有共同的目的,若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莎車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們兩國和龜茲國挨得更近。

可莎車國卻有著一個很然的優勢,它在大沙漠的下邊,龜茲國很顯然對大沙漠沒什麼興趣,另外還不得不提下絲綢之路,因為若從絲綢之路上來看,龜茲國中有絲綢之路的北道,從龜茲國出來就經由疏勒國,再由疏勒國去往更西的地方。可莎車國呢,它是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之地,出了莎車國後還得經過疏勒國,也真是因為如此,所以龜茲國才想要吞並作為樞紐存在的疏勒國。

莎車國在得知龜茲國對它興趣爾爾後,就開始遲疑起要不要和疏勒國聯合。這聯合吧,自就是自動自的站在龜茲國對麵,這不聯合吧,誰又知道龜茲國在吞並疏勒國後,會不會調頭就來吞並它。

莎車國是舉棋不定,疏勒國又還沒動烏孫和大宛,不得已下它就想“另辟蹊徑”,也就是去向中原求助。這一招明智也不是那麼明智,因為從疏勒國往東經莎車國,於闐國過陽關入玉門關,再從玉門關經張掖,又從張掖快馬加鞭到漢土的都城長安,它真的不是一般的千裏迢迢啊。

可以疏勒國的使臣前腳剛到長安,後腳消息傳來龜茲國踏平了疏勒國。

場麵一段非常尷尬。

不僅疏勒國使臣尷尬,就連金鑾殿上就是否要支援疏勒國一事,而爭論個不休的文武百官也異常尷尬。

好的戰火連綿不斷呢?

好的“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呢?

——疏勒國使臣他隨著疏勒國覆滅,而不能再是疏勒國使臣了,不是嗎?

咳。

又對中原這邊來,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太傾向於出兵,不然在龜茲國先前往東來侵吞焉耆國時,他們就往關外發兵了。更何況如今被滅的是位於龜茲國以西的疏勒國,當然了中原這邊也不希望看到龜茲國這麼強盛下去,可兩國從前就沒有過摩擦,更沒有交戰過,若是中原這邊貿然對龜茲國開戰的話,那豈非是師出無名?

疏勒國請求支援,本來可以成為一個發兵的理由,但結果嘞?這龜茲國與疏勒國的交戰結束的那麼迅猛,都讓中原這邊非常懷疑疏勒國本就是脆弱不堪的,不過轉念一想也對,疏勒國是一國不假,可在擁有著泱泱領地的中原看來,它的大還比不上他們這邊一個郡。

總而言之到了最後,中原這邊沒了發兵的正當名義,又想避免以後會有的紛爭,就有人提出了和親,也就是他們中原這邊嫁個公主過去,以讓兩國結秦晉之好。

這本來是沒毛病的,可問題也出在了這裏。

龜茲國是有個未成親的王子不假,可他沒有成親的意向,更何況對外來講他就是個不受寵的,公主便是嫁給他對促進兩國友好交流也沒多大作用。

可龜茲國國王膝下出了這個不受寵王子外,就隻有一個琵琶公主,琵琶公主將來是能成為新國王,可中原來的公主能嫁她嗎?

當然不可以啊,這不是有違綱常嗎?

再退一步講,在中原公主和親和不對上後,中原這邊也不是沒想到把公主換成皇子,隻考慮到琵琶公主再如何都不會來中原的情況,那皇子若是過去不就是倒插門了嗎?

這種事對中原來,那絕對是有損威的。

這怎麼契合怎麼不成功,於是就有了後麵差點聯姻的法,當然了兩國在其他方麵,比如貿易來往上還是順利地達成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