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晚出自老字號溫家,他本身不但在朝有官職,在武林中的威望也不低,端看他的名號“洛陽王”就可見一斑。
先前雷媚派人追殺雷純和狄飛驚時,一聽他們得到了溫晚的庇護,就隻有心不甘情不願的鳴鑼收兵,轉而迂回的去尋溫柔,讓溫柔去對付雷純。
不得不,雷媚的計策奏效了,她不過讓人在溫柔身邊稍稍撩撥了幾句,溫柔就不管不顧地從開封府回了洛陽。要知道溫晚想讓溫柔回洛陽,可是接連派出了唐寶牛和衣有縫,結果這兩個人都被溫柔纏的忘了他們的原本目的,現在溫柔卻主動回了洛陽,可見白愁飛對她的影響力是誰都比不了的。
雷媚也沒等幾,就等來了結果。
雷純被溫柔推到了池塘中,險些溺水身亡,而溫柔也被溫晚擊中,受了內傷。
緊接著雷純其實是“洛陽王”溫晚和溫白的女兒一事,也被從來都是溫晚掌上明珠,但這一次卻被襯成魚眼珠的溫柔嚷嚷了出來。
來朝堂上的動蕩,對武林的影響不是那麼大,可也不,不過因為事關溫晚,還牽扯到先前攪進關七和雷損之間的溫白,因而被溫柔這個溫晚的親生女兒一宣揚,很快就人盡皆知了。
不江湖中人怎麼想,單就來溫家。
溫晚當年和溫白你儂我儂,若溫家人不知道,那絕不可能。再者了,溫晚現如今竟為了一個外人,隻因為溫柔“不心”把她給推下池塘,溫晚就出手傷了溫柔,哪怕是情急之下做出來的,那也明了很大的問題。又相比於他們從沒有見過的雷純,溫柔可是從就被他們當成掌上明珠的,這麼一來親疏立分,連溫家老太太都發了話,讓溫晚注意形象,別晚節不保。
而對隨著狄飛驚和雷純來洛陽附近休養生息的六分半堂來講,溫柔嚷嚷出來的事才讓他們躊躇不已呢。雖有雷震雷去世,不是他的女兒雷媚繼任而是雷損繼任的先例,可那是因為雷損無論是武功,還是心計都是一等一的,但雷純呢?
雷純不會武功不,先前她對外表現出的都是一副大家閨秀的模樣,跟著撤出開封府的六分半堂中人,更多的是因為雷純是雷損的親生女兒,還有狄飛驚這個大堂主亦堅定地站在了她身邊。現如今雷純竟被不是雷損的女兒,而是“洛陽王”溫晚的女兒,這不是在逗他們嗎?
當然了,他們也沒有完全信了外麵的謠言,畢竟如果雷純當真是溫晚的親生女兒,那為何溫晚從前不把她認回來,反而讓她跟著雷損姓雷呢?哪怕雷損是六分半堂的總堂主,可洛陽王又會怕了雷損不成。隻是再想想溫晚從前和六分半堂毫無交集,也不偏向於六分半堂,這次卻二話不就庇護了雷純,這又是因為什麼?
隻哪怕他們半信半疑,卻對雷純不信服起來。更有雷純被溫柔推進了池塘,等她被救了上來,雖性命無虞,可雷純畢竟不會武功,本身又嬌弱,到底還是大病一場,隻能纏綿病榻,這更讓不少人心生怨懟。
加上溫晚那邊變得力不從心,洛陽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落腳處,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得這部分六分半堂暗潮湧動,人心難安,他們至今沒有內訌起來,那隻能是因為還有狄飛驚仍站在雷純身後。
可若狄飛驚不知道雷純到底是誰的女兒,對低首神龍的他來可能嗎?
不可能。
哪怕狄飛驚原先並不知曉雷損、關七、溫白、關昭弟和溫晚間的愛恨糾葛,可隨著顧紅袖一語道破雷損給關昭弟和關七同時戴了綠帽子,還有現如今溫柔又嚷嚷雷純是溫晚和溫白生的,謀略心計皆有的狄飛驚推測也能推測出真相了:
雷純是關七的女兒。
排除了雷損,是因為雷純並非體弱不能練武,是雷損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她學武,恐怕是忌憚她是關七的女兒,借此來更好的掌控她吧?
而溫晚被排除,則是因為時間對不上,還有溫晚先前不經意間露出的言辭,也明他也是最近才覺得雷純可能是他女兒的。
隻是狄飛驚推測出真相後,用處其實並不大。
關七已消失在際,迷盟的舊部去投靠了金風細雨樓,而這隻是他的猜測,並沒有實質性的證據。更有狄飛驚相信,不管雷純是不是雷損的親生女兒,這麼多年都是雷損將她養大,不像是關七和溫白他們從沒有關懷她分毫,在情感上雷純還是傾向於雷損的,這對狄飛驚來就已足夠,他會一直站在她身後的。
對狄飛驚來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了,但六分半堂的形勢並不那麼樂觀。不管是對他們這部分六分半堂來,還是留守在不動飛瀑的那部分六分半堂。本來整個六分半堂就處於了弱勢,如今更是一分為二,哪怕雷媚找回了雷陣雨,可他們仍就阻擋不了金風細雨樓的攻勢,繼破板門被金風細雨樓攻克後,六分半堂的幾個分堂又陸陸續續被金風細雨樓占領。
雷媚想找外援,比如原先左右逢源的方應看,可侯爺現在可低調了。他尋常可愛坐著馬車四處串門了,但如今他隻安心在神通侯府種花養草,讀書寫字,以陶冶情操,半分不想摻合金風細雨樓和六分半堂的事。
雷媚無法。
而她並不是第一個在方應看這裏吃閉門羹的,先前蔡京一黨兵荒馬亂時,他們中就有人找到方應看這裏來,但知道其中內情的方應看傻了才去幫他們周旋。連帶著米有橋也是,米有橋在宮中貼身侍奉著趙佶,他更怕趙佶心血來潮也來測試下他的忠奸與否,時刻提心吊膽著,連精氣神都不如以往了。
他們倆都這樣“韜光養晦”了,讓很多想冒頭的人都得斟酌再斟酌,最終選擇了觀望,甚至還有人瞧準了時機,反過來坑了蔡京一黨一把,間接朝熬出頭的諸葛正我示好,這就使得諸葛正我肅清蔡京一黨順利了不少。
可以在朝,蔡京一黨土崩瓦解。
在野,金風細雨樓勢如破竹。
這看起來好像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可事情哪有十全十美的?就拿朝堂上的事來講,蔡京一黨是在被肅清,可蔡京本來就根深蒂固,一下子將他們連根拔起,就導致他們留出來的空缺沒辦法緊跟著就被補全,好在各派人馬都沒有在這時候跳出來作妖,不然非得造成不可挽回的動亂不可。
更遭的是趙佶他比從前更不理會朝政了,不,嚴格來是他比從前更不會理政了。趙佶現在隻想要在修仙一道上一蹴而就,想一口吃成個胖子,因而就接二連三的提出他自認對江山社稷有利,但實際上並不是的政策,那感覺就如同一個門外漢非認為他其實個中高手,指手畫腳卻隻會徒惹笑話般,可現在比門外漢亂指揮要嚴重得太多,誰讓他指點的是江山!
他這樣添亂,哪怕是忠君愛國的諸葛正我都假想過要給他一記濃豔槍,讓他愛哪兒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