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接下來有一段時間,都沒有出現在潘家園。
雖然拒絕了多米尼克·瓊斯介紹來的新工作,但顧青手頭上還是有不少工作的。
和出版商約定好的書稿,顧青有就古埃及文化相關的委托為底,進行了相對娛樂性的改編。當然了,並沒有忽略專業性,隻是讓故事更有趣,更容易被閱讀。
而出版商對這樣的平衡,是喜聞樂見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出版商更多還是追求收益的,並且隨著社會發展,快餐文化正在形成,越來越少的人能靜下心來閱讀了。
除此之外,顧青之前還有接受另一樁委托,委托人就並不強求他要親自帶隊。
這是本職工作。
不那麼本職的,還有那已經出現了兩塊的羊皮紙。
霍山、潘昆侖和呂布衣有一塊,另一塊是楊心悅從她父親楊麻子那兒繼承來的。前者,顧青拿在手上看過;後者,顧青是沒有拿在手上,卻不妨礙他知道那上麵有什麼。
正因為知道,它就更勾起了顧青的興趣。
為此,顧青將這一進程,排在了相對靠前的執行位置上。
再來顧青還圍觀著以丹陽王城為中心的考古工作,官方考古團隊幹得如火如荼。
顧青則自己在他的工作室中,獨自進行了丹陽王城的複原——在等比例縮後。
其實也就是個模型。
顧青作為個手工能手,又對丹陽王城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洞悉於心,那製作出個縮版的丹陽王城,那是手到擒來的。就連丹陽王城的地下部分,顧青也進行了精準地還原。
當年丹陽王城的建設,就非是易事,如今即使是個模型,製作起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著手到完工,著實花了顧青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期間,顧青還通過計算機進行了數次推演,以確保完全複製,以及還有多線程工作,並不是全心全意都在這個模型製作上。
而等到模型徹底完工那,顧青居高臨下地注視著它,難免生出一分惆悵來。很快,這一分惆悵就被顧青放到腦後,他開始檢驗模型丹陽王城的機關,是否能夠運轉成功。
顧青這麼長時間的辛勞,自然最想看到勝利的果實嘛。
結果是成功的。
顧青笑了起來。
對顧青不再在潘家園出沒一事,黎賀是知道部分內情的,他是知道顧青忙於自己的工作,但霍山並不知道,因為黎賀的語焉不詳,霍山就深刻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給顧青帶去了多大的困擾。
這樣的認知,帶給了霍山不的打擊。
霍山就像是霜打的茄子,或者是被拋棄的狗子,茫然四顧,做什麼都不是滋味。
潘昆侖一開始沒心思管他,主要是忙著銷他們上次下地的收獲。等拿到了他們叔侄該拿的,楊心悅的那份也給了她後,潘昆侖才注意到霍山那叫一個“為伊消得人憔悴”。
潘昆侖:“???”
潘昆侖很不解。是,自家倒黴孩子前世是武通侯霍懷川,是綠了始皇,作為一個臣子,是該對君王羞愧難當,可也不至於搞得自個像是失戀一樣啊。
潘昆侖忽然想到了什麼,興致勃勃地來到霍山跟前,搓著手道:“我山子,有沒有可能你認錯了人?我是有沒有可能那個於顧問,不是始皇他老人家,而是那個‘鄭姬’啊?”
霍山脫口而出:“誰?”
潘昆侖道:“就是和武通侯勾搭成奸的那個鄭姬,鄭國公主。”
霍山:“…………”
霍山反應過來立刻道:“不可能!他和我夢中的君王長得一模一樣,最起碼側臉一樣!”
潘昆侖不解了:“那你見到他的反應,幹嘛這麼纏綿悱惻?”
霍山:“……潘叔你怎麼那麼猥瑣!”
潘昆侖奇了:“哎呦我去,到底誰猥瑣下流。”
霍山:“…………”
潘昆侖一拍霍山肩膀:“還有啊,前世歸前世,如今歸如今,你可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舉個最現實的例子,你前世是世家公子,是舉世聞名的大將軍,從不缺金銀珠寶,但現在咱們叔侄倆相依為命,得為五鬥米折腰啊!”
霍山道:“我們不是賺了一筆嗎?”
潘昆侖歎了口氣:“呂布衣那個黃世仁,上來就朝我要兩年多的房租,還有水電費,我還不能不給。再咱們也不能就這樣坐吃山空啊,也不能總這麼寄人籬下。”
事實上,他們倆也不能就這麼幹一回,就此歇手了。之前楊心悅答應和他們下地,是用他們倆回頭幫她一次作為交換的,他們倆也不能言而無信。再者那兩張羊皮紙,上麵記載的秘密,也在無形中推動著他們繼續往前。
就這樣,他們一行人過了沒多久,又去了一趟九龍巢。這九龍巢是一條深長峽穀,峽穀兩側峭壁連綿,逶迤起伏,九形如條龍,人們遂把峽穀譽為遊龍的巢穴,因此得名。而這九龍巢在地理位置上,如果往前朝推,一直推到虞朝時期的話,它所屬於費國。
這費國,乃當時被虞國掃除的國家之一,出過許多名士,其中頗有爭議性的,當屬始皇時的名臣扶戌。扶戌初為內史長史,後遷禦史大夫,再晉升為丞相,深受始皇信重,有史書記載始皇晚年,精力衰減,每逢批閱奏章時,必召扶戌上前奏讀,記始皇決議,再下通群臣知曉。始皇崩逝前,扶戌也是為數不多,侍奉在禦前的臣下。
而由後人考據,有許多人認為扶戌,實乃費國公子離。同時,也是“樊沛刺虞王”中的賀靈羽,隻是當時賀靈羽乃是詐死脫身,後改頭換麵入丹陽王城,卻成為了始皇的股肱之臣。虞書上關於扶戌的記載,也有模糊存疑之處,後人猜測始皇知曉扶戌真實身份,隻是惜其大才,揣著明白當糊塗。
到現代這會兒,也沒有個很板上釘釘的定論。不過電視劇或是電影,很可能是出於戲劇性考慮,往往都采納“扶戌即賀離”的設定。
不管怎麼吧,這次霍山、楊心悅、潘昆侖他們來九龍巢,其實作伴的,還多了呂布衣和黎賀。潘昆侖私下和霍山、楊心悅,是因為呂布衣和黎賀達成了什麼不可告人的py交易。不過這種肮髒的猜測歸猜測,此次下九龍巢,黎賀常常在關鍵時刻出力,並不是來劃水的,大家都沒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