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夜未眠(1 / 2)

這一夜,南若月和衣躺在床上,輾轉難眠,雖然林寒星總是喜歡捉弄她,說話也老愛占她的便宜,總是一副不正經的樣子,可是,在她的心裏卻升起了一股異樣,每當他捉弄自己的時候,會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可是,他一本正經查案子的樣子,又讓她覺得很著迷。

相處了這麼多天,南若月覺得他們之間的關係似乎很近,可是,林寒星這個人又是那樣的難以捉摸,他做人行事自有一套章法,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便已經將一切安排妥當。而她,看上去沉著冷靜,其實能力還遠遠的不夠。

他時時地會給自己帶來驚喜,南若月覺得,自己對林寒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總之,這種情愫慢慢地在心裏膨脹,她開始關注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每一句話,都能影響自己至深,他的每一個舉動,都牽著她的歡喜與憂愁。她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了,南若月心中突地一驚——難道說她對他……

可是,那怎麼可能呢?他是護國公的獨子,堂堂的七品朝廷命官,原本不過是他家裏的一個家奴,而他隨手拿出來一樣東西代替燭火便是價值連城的夜明珠,林寒星從出生起就注定是不平凡的,是個受盡了萬千寵愛的富貴人,就連皇帝也對他青睞有加。而她不過是一個捕快的女兒,從小在尼姑庵裏長大,父親一辛苦,唯唯諾諾不敢抗命於刑部,而林寒星隻是讓下人下封書信便可以讓刑部的人寬宥她的父親,兩個人無論是學識還是身份地位都與他很不匹配,命運便是如此安排的,他們根本就是兩個世界裏的人。

所以,有什麼可想的呢?她也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吧?

而這天夜上,林寒星一樣沒有睡著,因為那本他拿回來的王正斌的筆記。

按理說王正斌死於非命,凡是關於他的一切遺物都會被取證,可是,偏偏這本筆記幸免於難,除了因為它放的地方比較隱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這本筆記不是用一般的字體所書寫的。

燭光下,林寒星打開那本筆記,卻發現上麵的字跡和平常他們用慣的文字所不同,常人或者無法認得,不過,他卻記得自己曾經在多年前讀過的一本古書上,這種記載文字的方法,叫做“鏡書”,鏡書是靠一種特殊的改變字體形狀且有一定規律可循的記錄事件的方法,隻要了解它的閱讀和書寫方式,其實解密並不困難,隻不過,鮮少有人知曉。傳說最早是一位先賢用於戰陣時軍中傳遞情報所用,後來流傳開來,一些文人掌握了這種書寫方法,常用來記錄一些不欲為人所知的隱秘事情。

如果林寒星不是曾經誤打誤撞讀過這本書,可能也會覺得王正斌的這本筆記是“天書”吧?

晚上在王正斌的書房裏,他原本是沒有注意到這個暗格的,隻不過,他率先看到了王正斌的書桌上,放著一方硯台,那硯台上刻有這種鏡書的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才發現了這個秘密。

就著明亮的燈火,林寒星一口氣讀完了這本筆記,筆記從王正斌來揚平縣上任時開始記起,記錄了他身為一個不諳世事的讀書人,到中進士然後調任成為一方父母官的心路曆程,當中有過彷徨,有過執著,更多的是自我勉勵和對這官場習氣的不憤和一身抱負無處施展的無奈。

剛到揚平縣的時候,王正斌受到了熊家的百般拉攏,若是換作一般宦官,高名厚禮早就已經臣服熊坤之下了,或者換作官場的老手,也會順水推舟,和光同塵了,不過,王正斌初入官場,剛正不阿,又是個生性耿直的人,怎麼可能和熊坤一起同流合汙,坑害百姓,所以,慢慢地,熊坤便收了拉攏他的心思,幾場有關熊坤欺壓百姓的案子遭到王正斌審理之後,兩個人的關係便漸漸地交惡了起來。從王正斌的筆記裏,不難看出,他熊坤的所作所為,充滿了厭惡,隻可惜很多百姓迫於熊坤的淫威,加上熊坤上有靠山,勢力根深蒂固,所以,他也隻能幹著急,卻無力一舉改變困境,兩個人一度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

筆記中有這樣的話語:若是安分良民尊敬本官倒也罷了,但此等豪強語多諂媚內懷禍心,不可結交!

又有:巧取豪奪兼並土地,此等橫行鄉裏的惡徒,餘甚鄙之!

越是到了筆記的最後部份,對熊坤便越發地怨懟起來,但是更多的還是無法扳倒熊家的勢力而感覺到深深的無奈。那一種縛手縛腳有誌難伸的鬱憤之氣,幾乎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