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火山口上(1 / 3)

“愛?”阿裏斯提波停住了腳步,仿佛聽到了什麼謎語或神諭,他疑惑地自言自語道,“這是石像……怪物提出的問題?真是荒謬透頂!”

“看起來……它真的在向那個年輕人提問?”優西比烏斯看著停在亞裏士多德麵前的怪物喃喃自語,“它真的是可以思想,可以與人交流的?”

“他製止住了怪物!神啊,他真的做到了!”他旁邊的提蒙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小聲地嘀咕著,“他是怎麼做到的?他是什麼人?”

與此同時,眾人視線中心的亞裏士多德卻感到芒刺在背。他的麵龐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石像身上散發出的熱浪,他極力阻止自己後退的衝動,勉強對上對方的視線,說道:“愛是一切聚合的原因,你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產生,為什麼會存在,這一切又是如何可能的,是嗎?”

“原因……”石像空洞的眼睛中似乎有了一絲光彩,“知道……原因……”

“在談論你的存在之前,我想為你說明,什麼是自然物體,什麼是人造物體。”亞裏士多德退開了一步,說道,“人造的物體就是工匠用手或工具製作的東西,如船或房屋;而自然物體則是神製作的造物,如人、動物、植物或山川大地。”

“在這些自然物體之中,有些是‘有機的’,有些是‘無機的’,一塊石頭,它是元素的堆砌,一部分的功能和另一部分完全沒有差別,因此它的功能就是‘無組織的’,也就是無機物;而人或動植物,它們身體的每一部分與另一部分功能有很大差別,隻有按照一定的結構組織在一起,才可能實現整體的功能,這種身體,稱為‘有機的’。”

“為什麼這些有機的自然物體會被製作成這個樣子?”亞裏士多德自問自答道,“按照我的理論,有機體的原因就是為了使得它適應與靈魂的結合!”

“什麼是有機(ergon)?它意味著某種功能!這就是說,它被製作成這個樣子,是為了實現某種功能的目的而存在的。”亞裏士多德看到石像沒有動作,不覺大膽了一些,“而生命物的功能,恰恰就是因為有了靈魂才得以實現,一旦失去靈魂,它的功能就喪失了,不是嗎!”

“靈魂……”石像的胸口處傳來了轟隆隆的回聲,仿佛激起了它的什麼反應。

亞裏士多德謹慎地又後退了一點,緊接著說道:“自然物體要想擁有生命,那麼它就應該被按照一定的目的被安排成這個樣子,比如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有四肢,有兩個眼睛,有兩個耳朵,這正是為了運動時的平衡,和接受兩個方向的知覺。如果人不具有運動和感覺的能力,那麼這些設置就沒有意義了!”

“同樣,石頭不能感覺,不是因為它不具有耳朵或者眼睛,而是它根本就沒有被設定為具有感覺的目的,根本沒有一個適應於石頭的靈魂!”

“再次說明一下,運動、感覺和生長,這都是靈魂的能力。”亞裏士多德大聲說道,“但並不是單獨的靈魂就能實現這些能力,它還需要一定的工具(ergon),也就是一個具備了一係列設置的身體。”

“我把這種具備實現某種功能的身體叫做潛能,而對應它的能力稱作現實。”亞裏士多德對著石像,像是在給學生講授課程,“而靈魂就是對身體潛能的現實化——也就是實現。”

“這種實現不是無條件的,不是隨便把一個靈魂強加在一個身體上就能達到那種潛能的實現。”他聲音越來越高,越來越堅定,“隻有具備相應潛能的身體,才能滿足相應的靈魂,從而實現它的能力。馬的靈魂安在狗的身體上,並不能讓狗的身體擁有馬的能力,狗的靈魂安在人的身體上,也不能讓人變成狗。”

“這就是自然物體的原理,它們的身體是與靈魂一一對應的,我把它們稱之為質料和形式。”亞裏士多德說道,“這種對應,柏拉圖和畢達哥拉斯主義者稱之為和諧,而恩培多克勒稱之為‘愛’!”

“愛是什麼?友愛意味著兩個人和諧的交往,而愛欲則是一切生命產生和實現的和諧。”他大聲地宣講,“愛意味著一種對應關係,一者與另一者有著目的性的契合,正如人的靈魂就是為了人的身體而生,反之也是如此。”

“相反的被稱之為‘恨’,它意味著不和諧,不對應,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結合在一起的東西也會分崩離析,無法實現自身!正如人的靈魂與身體如果不能和諧的發展,讓身體耽於欲望或者遭受傷害,它很快就會腐壞,那麼這個身體一旦不能適應靈魂發揮能力的要求,它們就會分離,人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