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回家(1 / 2)

(本來這兩章應該很有感覺的,因為這是我構思許久的一個情節。可是這幾實在不在狀態,寫不出感覺來,所以推進我有意放慢了一點,希望能盡快恢複。)

眼前的景色對於陳默來,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熟悉的是他在記憶裏已經看到了無數次這裏的山山水水,陌生的是,這是他第一次來大西南,第一次親眼看見這裏的景色。

相對於內地來,這裏的漢人比例非常少,屬於少數群體。郎玉甫的記憶中,他們因為是漢族,沒有少被當地的彝人欺負,雖然他的媽媽也是彝族。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那懦弱的父親從教他的就是學會忍讓。打架打贏了要跟別人道歉,打架打輸了就隻能自己承受。偏偏他體格偏弱,輸多勝少,這也造成了他自卑的心理。

陳默的心裏對郎玉甫油然而生出了一股同情和尊敬,同情的是他從的痛苦經曆,尊敬的是郎玉甫在這樣一個環境裏,還能考上大學,走出這落後的山區。

他自問,如果自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裏,不一定能夠比郎玉甫的成就更加出色。

當眼前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水庫,陳默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快要到了。這個水庫就是郎玉甫的家鄉最具現代化的代表,因為在六十年代的時候,這裏就利用山中間的堰塞湖,修建了一個型水電站,就連縣城的一半用電,都是由這個水庫提供的。

沿著眼前的鄉道繼續前行一公裏,在水庫的西側,就是這裏的鄉政府駐地,雖然是窮鄉僻壤,但是這裏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猛虎鄉。

郎玉甫的家卻在水庫東側,要從水電站的大壩頂端過去。隔著水庫與猛虎鄉隔湖相望。這個叫朗格村的村子很,隻有二三十戶人家,在崇山峻嶺與水庫之間,有一塊平地,加上山上修建的梯田,養活了這裏的一百多人。

陳默開著的陸地巡洋艦一拐進村子,雖然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但是由於這裏居住分散,家家戶戶都是根據地形建設自己自己的房屋,所以並沒有受到圍觀↗↗,。

不過陳默還是故意在一戶靠路邊的人家門口停了下來。看見陳默停了下來,幾個正在閑聊的村民將目光都轉移了過來。

看見他們身著的民族服飾,陳默不確定他們能不能聽懂漢語,不過還是硬著頭皮問道:“請問,郎山根家住在什麼地方?”

他其實是知道的,但是這個時候,他必須先問一次。

“郎山根家啊……”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走到了路邊,指著一家門口有一棵大核桃樹的兩層道:“那裏就是他家,少年人。你到他家幹什麼?親戚?”

事實證明,陳默的擔心是多餘的,這裏的人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是各個都會漢語。雖然他們的話充滿了濃鬱的地方特色,不注意聽就聽不懂。

陳默雖然從郎玉甫的記憶裏知道了很多東西,但是得到的記憶並不是完整的。在他記憶裏許多不甚重要的記憶片段,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比如這裏的人他就不認識一個。比如他的父親怎麼會來到彝族的聚集地定居。他得到的隻是重要的記憶片段,並不是郎玉甫全部的經曆。

看到那棟新建的樓,與記憶裏的舊草樓完全不一致。陳默明白了,這應該就是郎玉甫的撫恤金的用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