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備馬,出城(1 / 2)

備馬,出城

“少爺,這玉佩值不少錢吧?”

劉謙望著楊晨手裏的圓形玉佩,眼熱的說道。

楊晨卻是看著遠去的騎兵隊伍久久不語,手握著那枚玉佩,越來越緊。半晌,他才輕聲恍如呢喃一般說道:“錢?這東西不是錢能衡量的,是我全家的人頭啊!”

“少爺您說什麼?”劉謙疑惑的湊過來問道。

楊晨沒好氣的將玉佩扔給劉謙,但想了想,又劈手奪回來,道:“這件事誰都不許說,明白嗎!”

劉謙點點頭,十分不解,那可是陳國公啊,當朝有數

的掌握實權的國公,再說侯君集現在還掌握兵權呢,這種人因為一首詩就賞賜下來一塊這麼好的玉佩,少爺為何不開心呢?

劉謙不懂,但楊晨卻明白跟侯君集產生交集的後果,那可是殺頭的罪過啊,這樣恐怖的事情,那是錢能衡量的?

本想讓劉謙拿去長安當掉,最後想想,這東西或許將來能用來坑人也說不定。

於是留了下來,回到後院將玉佩交給祖母,她老人家藏東西沒的說,嚴實的她自己都不一定能找到!

現在名算是揚出去了,但還不夠,楊晨要給眾人一種他是文人的感覺,如果能有這種感覺,那就需要他沽名釣譽一番。

於是第二天,水調歌頭木牌旁邊,再次多了一塊木牌,上書:感念當今聖上仁德,楊家酒肆從今日起,一直到中秋節當天結束,無論酒水菜品,一律半價,但若出現浪費現象,將雙倍罰款,望周知。

木板下半部分,是一首詩:《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告示一出,頓時楊家酒肆的生意好了很多,來往的行商不用說,就連林苑驛的人也來他這裏吃飯。

楊晨賣的酒水都是沒有蒸餾的,他現在還不想拿出來,現在酒肆的生意,主要靠他所剩不多的調料,以及那些色香味俱全還別具創新的下酒菜。

羊肉還能這樣吃!

蘿卜原來這樣醃製一下,會這麼好吃!

這是蘑菇嗎?你們家竟然敢將蘑菇做成菜,不怕中毒嗎?咦?這麼好吃,咦?沒事,吃吃吃!

楊家酒肆的下酒菜之名,早已傳遍長安跟林苑驛,今日,更多人熱議的,卻是楊家少爺楊晨,或者說,是楊晨的那兩詩一詞。

“這首詩厲害了,語言直白,卻直擊人心啊!”

“不錯,看到這首詩,我腦海裏甚至出現了農人勞作的辛苦場景,以後我絕對不浪費糧食了。”

“這年月,有這樣一首詩,如果流傳開來,想來那些高門大戶,也能節儉一些吧。”

“我還是感覺《秋詞》更好,年輕人就該有年輕熱的飛揚,寫那麼深沉的東西,我不喜歡!”

“錯錯錯,大錯特錯!愚兄到是覺得《水調歌頭》最為出彩,意境高遠,細膩綿長,會回味無窮啊!”

“不不,《鋤禾》一出,之前兩首瞬間成為無病呻吟之作,隻有《鋤禾》這等關心民間疾苦的作品,才能算是好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