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倒是有人舉薦。”
李世民一聽,約莫猜到了是誰,但是沒拆穿,問道:“何人?”
“臣以為唐國公楊晨或可堪當重任,陛下還曾記得高句麗?”
李靖反問,殿內三人便想起來高句麗的光景,當初滿長安都以為高句麗教化是個棘手的事情,卻不想實際上,高句麗百姓對大唐的認可度非常之高,以至於派人出去教化,時到今日都沒有出現問題。
這在朝中,簡直就是典範!
而高句麗便是楊晨的傑作。
李世民原本還想著必定是楊晨胡攪蠻纏去找李靖來說情,但是現在想想,好像他還有些本事,從他在高句麗的所作所為中,李世民看得出來楊晨對百姓人心的收攏手段,這手段不能說如何的厲害,但是至少是有分量的,大唐能輕易在高句麗推行教化,和楊晨脫不開關係。
如此一想,仿佛讓楊晨去是個好主意,但是……
“若是去了,時日可不短,那小子能願意?”
長孫無忌卻隱隱激動起來。
李靖提了楊晨,倒是讓他想起來一件事。
李治剛被封了晉王,還給了他章蒙這個狀元為心腹之臣,眼看水漲船高,但是還有一個李泰虎視眈眈。如果能跟在楊晨身邊去突厥曆練,同時掙一些民心和功績回來,到時候封為東宮更是順理成章。
長孫無忌越想越覺得是個好機會,當下便出列道:“陛下,臣也以為唐國公甚好,不如陛下下一道恩旨,須得在突厥教化成功後才可返回,到時候唐國公必定全心全意投入,不會有絲毫懈怠,以唐國公的見識和手腕……”長孫無忌不是很想承認楊晨有兩把刷子,但是高句麗的例子擺在那裏,至今為止高句麗都還能聽到感恩楊公爺的消息,“臣以為或許不出一年便能將突厥百姓教化,與我大唐同心同德!”
李靖被嚇到了。
長孫無忌這不會是在捧殺吧!
他之所以把楊晨說出來,隻是因為還沒來得及說程處亮,原本他還打算說完楊晨再說程處亮,然後讓陛下仔細挑挑,畢竟程處亮領兵打仗是有祖傳基因的,節度使又要有調兵遣將的能力,所以選程處亮為節度使的可能性比較大,而楊晨,不過是要去突厥而已。
但是……
算了,好像已經沒有退路了。
硬著頭皮,李靖說了句長孫大人高見。
李世民沉默半晌,卻是鬆開了眉眼,頗有種下定決心的意思,但是在場還有房玄齡。
“房卿,你以為如何?”
房玄齡麵色嚴肅,出列道:“臣以為唐國公適合,但是也應當派遣別人一道過去,不管怎麼說,一人之力尚且不足以將偌大的突厥全部掌控,更何況突厥邊境也時長有其他小國騷擾,這不單單是教化,還需要有領兵打仗之才,這一點上,唐國公尚且有所欠缺……”
這讓李靖抓住機會,麵不改色的道:“房相言之有理,突厥民風彪悍,如今頡利被活捉,其他大小單於才不得不臣服,依臣陋見,不如讓忠勇侯隨同前往,他與唐國公情同手足,二人互相信任相輔相成,定能妥善處置諸多事務。”
李世民聽完微微頷首:“不錯。”
眼見李靖塞人成功,長孫無忌拱手一擺:“陛下,臣以為,不如讓晉王也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