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一匹快馬疾馳在繁華的長安街道上,百姓側目望去,等消失不見後,又習慣性的繼續自己的生活。
這些年來,大唐開疆拓土,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但無論何時,帶回來的都是好消息。
原本他們以為這次也不會例外。
直到晌午時分,朝廷公告國喪,太上皇龍馭賓天,舉國哀喪三日,罷朝一月。
國喪期間,不允許特殊行業(青樓)等大肆招攬客人,各級官員按律遵守,若有違令者,依法處置。
宮中。
李治沒有什麼胃口,坐在龍椅上闔眼休息。
門口武皇後悄然進來,手上親自端著吃食,進來道:“陛下吃些吧,不然身體受不了的。”
李治睜開眼睛,勉強笑了一下,但也很短暫:“父皇遠在乾州道,千裏迢迢回長安也需好些日子,朕身為人子,寢食難安啊。”
“陛下不必憂心,聽說這次是師父親自送太上皇回來的,不會有什麼事的。”
李治嗯了一聲,眉間稍稍鬆垮下來:“師父辦事朕自然放心,隻是沒能見到父皇最後一麵……”語氣變得逐漸悵然和失落,“總覺得對不住父皇。”
“太上皇千秋功業,不拘小節,陛下也應當如此。”武皇後使了一個眼色,候在一旁的太監便將一份奏章呈上來。
“陛下,禦史王丞上奏。”
李治隻是看了一眼,神色有些不悅:“這個時候上什麼奏,有事按照章程去辦,少來煩朕!”
武皇後安撫道:“陛下且看看吧,這可不是什麼好事,西南邊陲出了點騷亂,守衛邊疆的軍伍出現了空餉情況……”
話說到此,李治明白過來,打開掃完一眼,神色越發沉悶:“這個時候還有貪贓枉法之事,軍餉尚且敢克扣,底下人還不知道怎麼說朕呢!傳朕旨意,徹查此事,所有涉案人員一律不得輕縱!朕就不信鎮不住這些貪財小人!”
太監忙將地上拋落的奏章,下去傳旨。
李治坐下,雙手撐在案台上,低著頭看著桌上明黃色的桌布,道:“父皇的遺體何時能到?”
“約莫還有幾日吧。”
消息送回來就需要不少時間,等他們知道了,自然楊晨他們也快要到了。
想到楊晨,李治還是很高興的,這算是他在得知李世民駕崩之後唯一一個欣慰的消息。
“許久沒有見師父了,聽說他女兒都已經成親了,兒子也定親了,不知道這次會不會一起回來。”
武皇後並沒有說話,不過她跟李治一樣,對楊晨的到來還是很高興的。
唯獨心裏有一點點的不安。
但這個不安究竟是因為什麼,她也說不清楚。
總之,皇宮裏的一切都安排的有條不紊,隻等著太上皇遺體到達,再舉行盛大的下葬儀式。
楊晨隻帶著文盛上路,其他的楊家人都在乾州道留著。
文盛感覺自己似乎是上輩子才在這裏一樣,時間隔得太久了,久的他都有點恍惚。
一道來的,還有塗青和他的兩個學生,以及呂安年。
呂安年心心念念要回去看他爹,所以在碼頭靠岸的時候,他就背著行禮先告辭了。
臨走前劉謙給他安排了一堆任務,所以呂安年走的時候,表情多少有點悲壯。
扶靈回長安,聲勢格外的浩大。
李治親自出來迎接,一個皇帝,在臣民麵前隱忍著自己的情緒,深深望著靈柩許久,才啞著聲音說了一句話:“回來就好。”
楊晨不知道說什麼好,嗓子眼像是堵住了一半難受,但很快他就在人群裏看到了楊玟,還有一旁的李承乾,夫妻二人站在遠處衝他們招手,臉上洋溢著不一樣的笑容,尤其是李承乾,楊晨分明看到他臉上的落寞和喜悅,交織在一起,顯得格外複雜。
楊晨衝他們點點頭。
送靈的任務已經完成,在皇宮裏磕完頭之後,楊晨就走了。
李治的兒子替他守靈盡孝,聽說太醫很快就去紫宸殿給李治把脈,沒多久靈堂就由武皇後負責。
在國喪期間,楊晨算是還有自己的時間。
楊家雖然沒有人住,但是卻打理的十分幹淨、
楊晨和文盛很快就住進去了。
因為空著很多房子,順便給李淳風和袁天罡也留了。
不過他們並沒有打算這麼快就住下,說是有自己的事情要辦,先離開一段時間,等辦完了事情後再回來。
楊晨給他們收拾了一下行李,外加兩個碩大的錢袋,送他們走了。
劉謙當時還忍不住感慨,他也想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會有一個辣麼大的錢袋。
所以那兩個房間理所當然的被塗青他們霸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