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賈敏便領著林黛玉帶著大包小包一路往榮國府而去。
原本林如海也是要陪著的,但在賈敏聽到林如海所言、他打剛進京便已去賈家拜訪過,且還與賈政“相談甚歡”之事後,賈敏心裏便不由得“咯噔”了一下,而後便在林如海道要陪著她們母女一並去賈家拜訪的時候,想法子給婉拒了。
而她所言之理由卻也說得過去:
“老爺既說你進京之時已去賈家拜訪過一趟,如今便不再去也是常情,其中並不失禮。況且,到底不能因我回一趟娘家,就叫老爺特意請了假陪著——我又並非稚童小兒,我娘家也並非龍潭虎穴,不過尋常回娘家罷了,若尚要人陪,未免太過矯情不是?再且說了,如今吏部正是考察緊要之時刻,老爺若為著這麼一點子小事兒便求告假到底不美。故而……不若盡我與玉兒去一趟也就是了,老爺隻管安心去吏部就是。”
這話說得不可謂不麵麵俱到,林如海斟酌再三,終究還是聽取了賈敏的意見,隻安安心心去吏部等消息,而並非他所想的陪著賈敏、林黛玉拜訪於賈家。
而在去榮國府的路上,未避免林黛玉緊張,賈敏是一路摟著林黛玉小聲介紹著賈家的現狀,且還重點說了些趣事,借以緩解林黛玉或有的情緒。
“……你大舅舅呢,是自幼就不愛念書的,打小我們念‘老吾老’的時候,他才在念‘人之初’,而等到我們念‘王者之製祿爵’的時候呢,他就開始念‘子曰’了。且這麼薄薄一本兒《論語》,一直到我嫁到林家,你大舅舅他也不曾讀完,那時都二十多歲的人了,竟也還能為了多偷會兒懶兒而滿地兒打滾……卻也不知這些年過去,他可曾將那《論語》讀了個囫圇沒有。”
說到這裏,賈敏雖眼中仍有懷念,但也忍不住一陣兒笑起來,倒惹得林黛玉也抿著嘴樂了。
笑了一陣子,賈敏方才略帶惆悵的道:“不過你大舅舅於古董一事上卻是絕了。我且還記得,昔年我被你外祖父帶著出去玩耍,卻沒注意給買了個假的古玉簪子回來,就是他一眼便看了出來,回頭便帶著人去那首飾鋪子裏替我討回了公道。”
“大舅舅是個好人。”林黛玉點點頭笑道。
“是呀,還有你二舅舅,”說這話的時候賈敏的臉色很溫柔,似是全身心陷入了回憶裏:“你二舅舅最是好強,整日裏卻又被家裏逼著讀書,偏他每回都沒我讀得好。這一來二去的,他可不就惱了麼。記得有一回,好一陣子他都是背著我走,竟叫我也是一頭霧水,隻想著去問問,自個兒是不是哪裏惹了他,隻待後來真問到了呀……哎喲,真是眼淚都笑出來了。”
這話說完,賈敏也忍不住笑著眨出了兩滴清淚,但她到底用笑容和帕子遮掩了過去,並沒讓林黛玉看見。
“唔……”並未發現母親的情緒有異樣,林黛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隻覺得自己當初從書中所知的、有關賈家的印象,幾乎是被全盤推翻了。
如今她從賈敏口中聽見的賈赦、賈政兄弟倆,可比原書中的要豐滿、立體得多,也真實、生活化得多。
而這一頭,賈敏在暗自惆悵了一會兒之後,到底還是從回憶中脫離了出來。長歎一口氣,賈敏又看了一眼仍乖乖呆在自己懷裏的林黛玉,末了兒還是硬生生的狠下了心腸。
就當是為了玉兒。賈敏想著。
不多時,榮國府便到了。
賈敏母女兩個也未下轎,隻是由著賈家原就在門口等著的下人們領著,一路就這麼抬著往府中而去。
進門的時候,林黛玉特特微掀開簾子瞧了一眼,看見她們如今雖不似原文中的林妹妹一般是在角門進的,但如也並非是從榮國府大門進,而是從偏門進。
一瞧,林黛玉便轉回頭好奇的問著賈敏道:“母親,咱們的轎子是從偏門進的,卻不是正門……外祖母是不是不喜歡玉兒呀?”
聞言,賈敏愣了一愣,方才對著林黛玉正色回答道:“是了,早前竟忘了告訴你這些規矩——你外祖家是有爵位的,故而,這榮國府的大門常隻有在皇親國戚蒞臨、或是有公公進來宣旨的時候才能打開。而像咱們這等走親戚的,或是主子們日常進出,便隻開偏門就是。玉兒你且記住了,免得日後再鬧了笑話。”
“如此。”林黛玉點點頭,表示受教了。
母女倆正說著話,她們坐著的轎子已然換了一遭兒人。此時正是一群榮國府自己的小廝在抬著,為此,林黛玉還稍稍有些擔心。
想原文裏頭可是林妹妹一個人進賈家呀,那身量兒輕著,這四個抬轎子的小廝們便也輕省些。可如今這轎子裏卻還多了一個賈敏呢,雖賈敏也是一股子弱柳扶風之態,但她到底也是一個成年女人,再加上這實木大轎子本就厚重,唯四個小廝……故而,林黛玉就有幾分擔憂,隻唯恐賈家這些慣來養尊處優的下人們一個不好,將她和賈敏給摔了——她倒不要緊,但若是賈敏,隻怕僅摔一下就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