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新宅(1 / 2)

青菀親自設計了一座房子,她前世是學過美術的,畫畫功底也有,畫一座房子的草圖不在話下,房子是有些蘇派的風格。

蘇派建築,講究的是山環水繞,曲徑通幽,恰好青菀家附近多的就是水和山,脊角高蹺的屋頂,江南風韻的走馬樓,園林式建築講究的就是曲折蜿蜒,藏而不露。若是再加上些明瓦窗,過街樓,想想就覺得古樸典雅,青菀前世曾去過蘇州的拙政園,那處院子是典型的園林式的建築,直露中有迂回,舒緩處有起伏,真讓人回味無窮。一磚一瓦之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皆是凝結了匠人的文化精粹!不僅兼具著中國古韻之美,更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中式建築的特色。

當然,以他們家如今的地位,建這樣的房子是僭越的,要知道,拙政園雖然幾經易主,但所住之人,無一不是非富即貴,即便在這個朝代,這種占地七八十畝的建築,也是有自己的規製。

青菀並不想建造這麼大的工程,小小的園林式設計,還是可以做到的,她家前後左右的地方加起來,足有好幾畝大小,若是都囊括在內,也不是不行,隻是那樣卻太紮眼了。

所以,青菀打算建造一棟小型的園林式庭院,占地不用太大,一畝地也就差不多了,等以後再在周圍加蓋一些,慢慢擴大也不錯。

她花了兩日功夫,畫出了幾張草圖,花富川看過後,不由撓頭,若是普通的房子,鄉下隨意找人就能建造,這麼漂亮的園林式庭院,卻是隻能找專人來施工。

讓人意外的是,許雲武有認識的人,他介紹了一位老工匠,據說白家的院子就是他帶人建造的,青菀一聽就願意了。

西山下的屋子都蓋好了,放鞭炮,上梁酒,朱貴帶著王氏搬進去都是一周之後了,那邊專門蓋了暖炕,夏天住人清涼,冬天燒炕後暖和,還可以用來育苗,多種用途!圍欄也都修建得齊齊整整,後院的牲口都陸續搬過去,還專門為花富川的馬建了一間獨立的馬槽,旁邊豬舍,兔舍,雞舍都有。青菀是準備辦一個古代養殖場的,所以比較大。

朱貴和王氏就在這邊單獨開夥,農閑時候,兩人就照顧圍欄裏的牲畜,倒也不是很忙。

雜樹林那邊清理後,老匠人就帶著工人們開工,忙得熱火朝天,江氏的飲食上也跟得上,完全照著青菀畫好的圖紙建造,因為工程不是很大,工人找得也多,所以幹活進度很快。

一通忙活,等院子建好,一家人搬進去的時候,已經進了九月底,玉米成熟了,紅薯也能收,一家人還未從搬新家的喜悅中過去,就進入了緊張地忙碌中。

花富川對這件事很是上心,他早早就通知了大司農部丞,令人意外的是,這次帶隊前來的人,居然是晏鶴鳴。

有幾個月不見,他越發的幹練,這次他是穿著官服過來的,六位大司農部丞和一名文書簇擁在他後麵,對他極為恭敬,就連青菀有個幾麵之緣的縣太爺,也赫然在列,隻是他的位置,排在這些官員的最後麵!

他們背後,還有一列短打扮的壯漢,約莫有三十幾人,那氣質,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應該是晏鶴鳴從附近駐紮的兵士處借調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