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送走了前來朝貢的各藩國使者,康熙奉太皇太後,率領大軍班師回朝。朝廷與噶爾丹征戰的這七年間,太皇太後執意留在熱河行宮,一方麵是湯泉的確對太皇太後的腿症很有好處,另一方麵則是幫助康熙安撫、凝聚蒙古王公對朝廷的忠心,勢必將噶爾丹孤立到底。
康熙曾經苦勸太皇太後回京,生怕一旦前方戰事有變,太皇太後身在熱河並不安全。然而太皇太後卻說什麼也不肯離開。事實證明,若非有太皇太後留在熱河,康熙親征途中的那場大病隻怕沒那麼容易熬過去。
當時太醫們都束手無策,白晉倒是進獻了他們西洋的金雞納霜,聲稱此藥對皇上的病症有奇效。奈何事關龍體,太醫們誰也不敢拿主意做主能不能給皇上用此藥,福全等人立刻修書給身在熱河的太皇太後請示,最終太皇太後力排眾議,用這金雞納霜給康熙治病,才使得重病的皇帝撿回了性命。
太皇太後和康熙的本就祖孫情誼身後,經過此事更是又盛一籌,回京的途中,康熙還和太皇太後商量,要在明年夏天奉太皇太後回科爾沁省親、祭祖。
回到紫禁城裏,皇後第一時間便帶著高位的妃嬪與諸皇子福晉前來慈寧宮請安,皇後擔心大福晉月份大了行動不便,便沒有讓她跟著一起,而是叮囑她好生安胎,惠妃也是這個意思,因此大福晉便沒有前來。
三福晉、四福晉從來沒見過太皇太後,太子妃則是還未嫁入皇家的時候跟著自家額娘進宮時見過太皇太後一麵。隻不過無論當初是什麼身份,如今嫁做人婦、成了皇家的兒媳婦,太皇太後的重孫媳婦,第一次給這位能稱得上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長輩請安,她們幾個的心裏也都有些忐忑和緊張。
雖然一路上舟車勞頓,但是經過七年的調養,有女兒阿圖在身邊陪伴,太皇太後的身體比之從前反倒硬朗了不少,精神頭正好。見到了花骨朵般的重孫媳婦,她的臉上也露出了非常高興的笑容,讓蘇麻喇姑將準備好的禮物交給了幾個重孫媳婦。
沒見到大福晉,太皇太後想起來年初的時候聽說大福晉有喜了,便問了皇後和惠妃幾句,將給大福晉的東西都先給了惠妃,又叮囑道:“她月份也大了,你們可要多上心,讓她安心養胎,別給她太大的壓力。”
太皇太後知道大阿哥的身體狀況,心裏也盼著這一胎大福晉能夠生下一個兒子,給老大綿延血脈。但這話眼下卻不好說,太皇太後隻能期盼祖宗保佑了。
與慈寧宮這邊的其樂融融想必,上書房那裏的氣氛則是緊張得多。康熙回宮後自然要考校皇子們一番,不僅皇子們緊張,連幾位太傅也都十分地緊張。
不同於以往康熙總是先考校年長的皇子,此番康熙卻是從小阿哥們開始問起。最先被問到的就是學裏年紀最小的十四阿哥,因為他才剛入學兩年,康熙也沒考校多麼晦澀的問題,挑了兩個《論語》裏麵有關學習方麵的句子讓他淺析了一番,見他都能回答上來,便滿意的點了點頭,說了聲:“不錯。”
雖然十四阿哥的生母德妃已經被康熙拋到腦後連看都懶得再看一眼,養母宣妃並不得寵,但是婉貴人卻是多年來始終有寵,如果不是她一直沒有身孕,隻怕這會兒早就封嬪了。因有婉貴人在康熙麵前美言,康熙並沒有把對德妃的不喜遷怒到十四阿哥身上,反倒因為十四阿哥是宮裏目前年紀最小的孩子而對他多了分寵愛。
見十四阿哥得了誇獎,十三阿哥心裏給自己鼓勁兒,等著康熙的問話。他比十四阿哥大了兩歲,康熙問他的問題自然比十四阿哥要晦澀些,但十三阿哥也是個上進好學的孩子,麵對康熙的問題也回答得十分幹脆利落。
緊接著十二阿哥和十一阿哥也都表現不錯,康熙的表情有些緩和,但是太傅們的心卻還是緊緊的揪著,旁人不清楚,他們這些太傅還不清楚嗎?上書房裏的這幾個小阿哥雖然年紀不大,但都很勤奮。最讓人頭疼的反而是九阿哥和十阿哥兩位,年紀已經不小了,學識上的勁頭卻是懶散得很,待會兒問道這兩位,隻怕他們這些做太傅的難逃皇上的怒火。
想到他們可能會成為多年以後再度被皇上打板子的皇子太傅,負責教導九阿哥和十阿哥的兩位太傅臉色都白了。可讓他們沒有料到的事,分明皇上考校兩位阿哥的,是從《大學》裏選出的有些難度的句子,然而平日裏兩個幾乎可以用不學無術來形容的阿哥,竟然回答起來頭頭是道,雖然說得有些淺薄,但到底沒有出錯。
康熙不是很滿意,但也沒有發火,隻吩咐兩位太傅要將《大學》再好好給兩位阿哥講解幾遍,便轉而開始考校胤禩。在康熙的背後,小九和小十兩個都偷偷地長出了一口氣,彼此眼中都有些慶幸。
最開始在熱河的時候還好好的,後來八哥不知道怎麼了,忽然整日的開始讓他們兩個研讀《大學》,若是背不出來便不許他們出去跑馬,簡直是比上書房的太傅還要嚴厲百倍,他們兩個原還使盡一切辦法想要避過這讓他們最頭疼的功課,卻被八哥一句話就給滅了心思。
“回宮以後,皇阿瑪準要考校一番,如果你們表現得太差,不僅太傅們要受苦,你們在半年以內都別想再出宮了,皇阿瑪準要禁你們的足。”
他們雖然不喜歡讀書,可也不想因此連累太傅,更是怕了要被關在皇宮裏不許出去,他們可還惦記著那個萬象居二期工程呢!於是,本來已經撒歡得玩了小半個月的小九和小十從此就陷入了痛苦萬分的補習之中。不過,今日平安度過了上書房的這一關,他們那段日子的折磨也是值得了。下個休沐日,他們還想立刻出宮去呢。
康熙的問題到了胤禩這裏似乎就有了一個明顯的變化。已經十五歲、且性子比起下麵的弟弟們要沉穩得多的八阿哥,在康熙看來已經脫離了孩子的行列,能夠開始參與政事,自然得到的考校就脫離了單純的明經典章粗淺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