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實行土地改革;分田分地責任到戶,農村裏麵實行了為期六十年的分田到戶;意思就是說,從這一刻起每個村子裏麵分到了各家各戶;每個人頭上那一畝幾分的田地,使用的期限為六十年不變。

顧青妍家裏麵人口還算可以,六個人的田地綜合到了一起;顧家一共有上好的水田十幾畝,還有零散的菜地差不多兩畝。

顧青妍她們家所在的地方叫做柳家灣,這倒不是說村子裏麵姓柳的人居多;這才有了柳家灣的稱呼。

柳家灣顧名思義,是一個位於湘西一隅的小村子;說它是在深山之中倒也不盡然,不過湘西多山這一點倒是實在話。

事實上柳家灣地理位置還不算太偏僻,雖然也是被群山所環繞;但是卻有一條河圍繞著柳家灣緩緩流過,最後流進湘江彙入黃河奔進大海。

在柳家灣位置上的這一段河道兩旁栽種了不少的柳樹,這柳家灣據說就是由此而來。

也正是因為柳家灣多了一條小河,因此在很早以前的時候河邊就有了一座碼頭;讓這原本被群山所圍繞的村子變得熱鬧繁華起來,導致了柳家灣在方圓十裏八村是出了名的富裕村。

在顧青妍前世的記憶裏麵,她們村子裏可是出了一個讓縣長都表揚過的--萬元戶!

萬元戶這一名詞對出生於八十年代以前的人來說並不陌生,腦海裏或多或少都有些關於萬元戶這個名詞的記憶。

萬元戶的誕生,拉開了國人致富的序幕;老百姓的日子開始慢慢向富裕生活發展,從而也有了自解放以來的窮富之分;並從此將富人和窮人之間距離越拉越遠!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經濟搞活,雖然還有很多的事情依舊受到了市場經濟的牽製;但還是有一部分人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一些膽子比較大的人,不滿足於在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裏討生活;開始了新的舉措來提高家庭收入。

因此責任地裏開始有人栽上了柑橘,池塘裏也開始有人承包放下了魚苗;村子裏麵沒有耕種的荒地,也都有人開始了開荒耕種。

還有的人在自己家裏麵,開始了圈養生豬;做起了遠近聞名的養豬大王。

一些個腦袋靈活有眼光的人,也開始做起了小生意;每天擔著貨物去周圍的十裏八村趕集販賣,還有不少的人辦起了養殖場;養甲魚、烏龜、雞鴨之類。

一時間之間隻要是能夠賺錢的營生,很快就在農村裏麵遍地開花;農村經濟得到了實質性的大改變,大部分的家庭收入都得到了普遍提高;甚至還有一些家庭從此過上了較為富裕的生活。

不過也有一部分的人家,膽子不夠大沒敢有舉措搞經濟;還是安分守己的種著分下來的那一畝三分地,生活雖與之前相比有所改變;可是日子過得依舊緊巴不寬裕。

從此之後每個家庭的收入出現了高低之分,沒有再與以往那樣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第一次有了差距。

自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成功了,失敗跟成功是兩兄弟;總是相互陪伴,有人成功自然就會有人失敗,成功的人得以進一步發展;而失敗的人隻能另尋門路從新開始。

那一部分已經取得成功的人,他們種植柑橘麵積不斷擴大;養魚的池塘在增多……都在向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

於是在那一段時間裏麵,一個全新的名詞‘專業戶’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裏;各種專業戶湧現出來,如‘柑橘種專業戶’、‘養魚專業戶’諸如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