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科更重要的是著重於整個大營的防守,下麵的各條戰線,各個兵種具體如何作戰,這是這下麵各個部隊自己的事情。
在軍師一級的作戰單位裏麵,這都有專職的炮兵校尉、射生校尉、步兵校尉,這些都是專職軍guan,他們的任務是指揮軍內、師內的各個兵種。
“放!”
混戰持續了兩個時辰,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都已經打的爛了。
整個戰場上,目前叛軍就隻剩下三個師還保持著完整的編製守在營寨中央,利用各種的拒馬營帳作為障礙物臨時組建的障礙工事。
圍繞著這些工事,叛軍還在負隅頑抗。
“崔士岱,你們已經輸了,放下武器投降吧!”
安彩萱走上前,大聲對叛軍隊伍吼道:“我朝廷大軍已經擊潰了你大部分的軍隊,再頑抗下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投降吧,這麼多的將士,你真心希望這麼多的兄弟陪著你一起去送死。”
安彩萱的話就像是一個大錐子打在了崔士岱和一眾叛軍將士胸膛上。
是啊,他們現在還在這裏頑抗著幹什麼呢?
這還有什麼意義呢?
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意義。
或許崔士岱還想著繼續頑抗下去吧,但是下麵的這些士卒已經沒有任何的作戰意誌了。
……
北方的戰事的來的很快,結束的也很快,崔士岱和王文山的主力被擊敗。
不過在渤海最後戰役之第一次戰役結束後一個月的時間,西邊的偽朝廷叛軍主力也迅速的東進,逼近安彩萱所部。
麵對超大規模的叛軍,加之第一次戰役中,安彩萱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整個戰鬥,安彩萱的所部大軍損失也很慘重,這崔士岱所部的叛軍戰鬥意誌又相對頑強,整個戰鬥下來,大軍傷亡直接超過了十萬人,而且俘虜也沒有抓到多少。
文勝率領的三個騎兵師和王文山所部的騎兵交戰更是傷亡巨大,三個騎兵師最後還能動彈的就剩下了一個騎兵師。
在軍營內的戰鬥,打急眼了,打紅眼了,甚至出現了雙方炮兵直接上刺刀的抵近射擊。
傷亡慘重,已經無力再戰。
傷亡過半的安彩萱在詳細的分析了自身的情況後,幹脆就一咬牙將整個渤海的軍民全部一起遷移到到遼州半島,然後在遼州半島上建立防禦,堅持到關內的安江順。
而安江順率領帝國官軍主力這一會到了夏天過去之後,才開始北上。
一方麵是因為關內各地的情況確實很糟糕,不僅僅是春耕需要人力,這收獲也需要人力,加上夏天實在是太熱了,每天能夠行軍的時間並不多。
所以一直拖到了夏天將要結束的時候,安江順這才率領大軍北上,麵對整個戰事,官軍可以說是高歌猛進。
一路北上,一路收複失地,隻不過這北方已經被偽朝廷,被叛軍收刮破壞的太過嚴重了。
十室九空,民不liao生啊,越往北方走,叛軍世家控製力越強,這廣大地區的百姓的生活就越慘,可以說整個生活已經完全沒有辦法繼續下去。
麵對這樣的情況,安江順也已經無力解決什麼問題,現在唯一的辦法,也是最好的辦法,那就是盡快的將整個戰爭結束。
又是半年時間,從關內出兵一直到河北道的叛軍完全肅清,朝廷大軍一直打到了來年開春之後。
戰爭結束,帝國也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寧靜,但是為了這樣一場爭權奪利的戰爭,整個帝國死傷軍民超過千萬,而且這還是隻是一個大概的統計數字,真正死傷有多少,沒有人知道,整個帝國上下到處都在死人,官方統計的隻是一些大規模死亡數字,還有就是曆次戰鬥戰役中的死傷軍民。
而且也隻能統計到這麼多。
對於帝國百姓來說,這一年既是喜悅的,也是悲痛的。
喜悅的是戰爭結束了,而悲痛的是安江順和安彩萱父女兩人在最後與盧元德的大戰中中了盧元德詭計,盧元德以談判為由欺騙安江順和安彩萱陣前會麵。
而實際上官軍一方根本不知道盧元德早就一進暗中讓人在這一片區域內埋下了數百斤的火藥。
隨著一聲巨響過後,硝煙散去。
安江順和安彩萱倒下了血泊之中。
而我們的故事也到此結束了,但安江順帶給這個國家的影響卻還在延續著,並且深遠的影響著整個帝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