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城門殺手王太後【一更+二更】(1 / 3)

蘇雲卿知道,嬴柱死了,而子楚絕不是一個願意像嬴柱那樣輕易放權的國君。

但不管怎麼說,秦國還是維持了表麵上的平靜,嬴柱死後為秦孝文王,接下來就是子楚繼位,而蘇雲卿和華陽夫人自然是雙雙封王太後,不過一個稱華陽太後,一個稱夏太後。

雖然秦國剛死了一個國君還不到一年就又死了一個,不由的就會讓人有些不太好的想法。

但在秦國亂七八糟的話是不能隨便說的,有些不合適的話說了是要擔責任的,因此雖然這事看起來確實不怎麼好,可秦國國內並沒有人敢直言說些不合時宜的話。

但秦國不說不代表其他國家也不說,尤其是秦國接連滅了趙國和韓國,又滅了周王室,這做的每一件事情在其他各國看來都不是什麼值得讚揚的,尤其是秦滅東周,這真是要被其他國家指著罵的。

於是就在子楚繼位不到三個月,魏國聯合了齊國燕國以及南麵的楚國,一起攻打秦國。

至於說總指揮的人選,自然是門客遍天下的信陵君了。

倒是這次蘇雲卿聽著理由有些好笑,四國聯合攻秦的理由居然是要幫助韓國和趙國複國。

……扯淡呢這是!

當然,不是說複國不可能,當年燕國被齊國滅國三年,齊國又被燕國滅國五年,最後不都複國成功了麼?

複國這種事,一有能力二有機會,沒什麼做不到的。

隻是蘇雲卿可不認為四國聯合攻秦真的是為了幫助趙國和韓國複國,如果各國之間真的這麼親如一家的話,當初趙國被滅的時候怎麼不見有人立刻出兵?韓國被秦國攻打的時候魏王怎麼還要猶豫?

所以說,蘇雲卿很清楚所謂的複國不過是個掛在嘴巴上的空口號罷了。

但這個口號喊的十分好聽,非常能夠刺激和調動原本趙國韓*民們的鬥誌,也很容易激起他們與秦國的矛盾。

對於這種事子楚當然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就決定了,他很快召集大家一起開會討論。

事實上這種情況也就隻有兩個選擇,戰或者和,若戰,怎麼戰?能不能贏?如果不能贏又該怎麼辦?這都是問題。

至於說和談……想也知道和談必然要付出代價,金銀美人,城池土地,這些東西絕不會少,隻看對方開多高的價碼罷了。

蘇雲卿隻是聽著子楚與其他人商議,並沒有貿然開口,事實上蘇雲卿很清楚,現在她怎麼想是一回事,子楚怎麼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事實上這件事無論是戰事和都不算錯。

雖然說和談是割地求和,但如果真的打起來,四國聯合秦國還真打不過,齊國燕國也就算了,可魏國楚國也攙和進來的話就不好說了。

尤其是楚國地域廣闊實力強大,可以說是現在除了秦國之外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

這不是秦國喊一句不要慫就是幹然後就能上去打架的事情。

因此其實不僅子楚自己拿不定主意,其實所有的臣下都拿不定主意,有人說戰有人說和,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

子楚不由的揉了揉眉心,他剛想說什麼就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這朝堂上確實吵的不可開交,但實際上真正有權力有能力幫他做出決定或者影響他決定的人一個都沒有說話。

丞相蔡澤沒有說話,呂不韋沒有說話,蘇雲卿就更沒說話了。

子楚想了想先對蔡澤開口了:“丞相以為如何呢?”

蔡澤似乎早有準備,他沒有直接回答子楚的問題,而是說道:“大王何不問問其他人的意見?”

子楚一愣,心說我這不正在問嗎?

可緊接著子楚便聽到蔡澤說道:“單純的朝堂爭論毫無意義,大王為何不問問李牧蒙驁兩位將軍,問問呂不韋大人甚至是太後的意見呢?”

蔡澤這話讓子楚眼前一亮,對呀!他聽著群臣吵再多有什麼用?這些人知道的還不如他多,更不如現在身在原韓國的李牧和駐守秦燕邊境的蒙驁更清楚局勢。

至於說呂不韋……自從子楚做了秦王之後,為了報答呂不韋當年在邯鄲的恩情,子楚對他非常好,官位爵位都升了一大截。

如今蒙驁和李牧不在,子楚便詢問呂不韋和蘇雲卿的意見。

首先開口的是呂不韋,他想了想說道:“打仗的事情我不是很懂,但總體說起來比的是軍隊的實力和國家的力量,秦國這些年未有大戰,之前滅韓也不過是小試身手,如今國內可以說是錢糧充足,單以此而論,足夠支持戰爭。”

呂不韋的話頓時就給了子楚信心,他臉上的表情輕鬆了一點:“那麼其他方麵呢?”

在子楚看來,如果錢糧不用擔心的話,其他方麵就更不用擔心了,秦軍善戰天下皆知,再加上秦國的軍功爵位製度,這些年國家沒有打大的戰爭,可以說國內的民眾都憋著一股勁呢。

畢竟不打仗就不能上戰場立功,沒有了這個機會,普通百姓想要當官封爵就太難了,隻有戰爭才是他們的機會。

這也是其他國家的百姓不願意打仗,但秦國的百姓卻聞戰而喜的原因。

因為立功的機會來了。

也因為這個,子楚對秦國的軍隊很有信心,不過他並沒有妄下論斷,畢竟他在這方麵也隻是一知半解,這一點他也清楚自己的水平,讓他紙上談兵尚可,若是直接決定這種大的戰爭勝負那他還太嫩了一點。

子楚無法決斷,但他知道有人能夠幫他決斷,子楚不由的就看向坐在他身側的蘇雲卿。

以前嬴柱上朝的時候蘇雲卿是坐在嬴柱的下手的,但此時王座上的換成了子楚,蘇雲卿再往下坐就有些不合適了,哪怕子楚是秦王也不行。

……畢竟你見過秦王給太後問好行禮,可曾見過太後見了秦王要行禮問好的規定?

但蘇雲卿也不想居於子楚之上,她向來不在意這寫,比起麵子上有個好看的位置,蘇雲卿更願意在這種時候與子楚維持一個更加友好親密的關係。

畢竟她並不想給秦國內部帶來動亂,因此無論她想要做什麼都必須在維持表麵的平穩這種條件下進行。

這麼算起來,子楚的好感度就十分重要了。

因此蘇雲卿當初很體貼的表示,既然她坐在更低的位置上不合適的話,便在子楚身側給她加個位置吧,她既不去占子楚的位置,也不想在朝堂上居於子楚之上。

蘇雲卿還記得當初她提出這件事情的時候,子楚盯著她看了好幾秒,最後一笑,將這事應了下來。

此時子楚向蘇雲卿詢問意見,蘇雲卿便知道她不該沉默了,當然,她聽了這麼久各方麵是個什麼想法也大概都摸準了,尤其是子楚的。

……值得高興的是,無論子楚是否意識到這一點,但他心中偏向的那一個和蘇雲卿是一樣的。

“當然要打,甚至不僅僅是應戰,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更多。”

蘇雲卿開口就讓人意想不到,之前有人說不能和談也不過是提出和談的話,金銀城池都是最基本的東西,東方諸國此次的目的就是削弱秦國,他們一定會提出更加過分的要求來。

他們是為了不答應這些要求才一定要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