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紅日映照著三湘
湘江兒女在縱情歌唱
來吧!魏巍嶽麓
銅壁鐵牆!
抗戰的烽火在盡情燃燒
氣焰衝上雲宵
聽吧
千年學府,十萬鏗鏘
手挽著手走向抗戰戰場
紅日映照著湘江
湘江兒女在縱情歌唱
吼吧!唯楚有才
豪情激昂
洶湧的怒濤在熱血奔放
血灑三湘大地
聽吧
憤怒嗆炮,射向敵胸膛
昂首挺胸衝進硝煙戰場
湘人敢戰!湘人善戰!
三八年冬到四四年夏,三次二戰史上空前兵團規模的長沙會戰,湘軍十軍團都是戰鬥減員過半。
1944年,日軍一次性投入三十七萬兵力空前規模的衡陽保衛戰,也稱為公然的細菌戰。
土匪身,剿紅剿共發家的十軍軍長李槐,摔全軍三萬將士抗擊三十七萬日軍南進,“兀然”堅守孤城三十八天,最後彈盡糧絕全軍覆滅,自己飲彈自盡。
換回了二戰史上中國戰場空前勝利,為國際戰場爭取了勝利。五年多死死狙擊日軍七十多萬兵力投入,始終未能如願打通奧廣鐵路補給線。
湘人,湘軍無可否認的為二戰寫下了輝煌!
為抗戰重載了曆史!
為民族戰了尊嚴!
為百姓戰出了膽魄!氣概!……
我家老宅子是朝東座西,北頭又南北朝向一小三間。北屋山頭有顆300歲,三個人還圍抱不了的古樟。,,。把個老宅子整整覆蓋大半棟。一年四季青綠,樟香遠飄。早二三十年前,山下湘江邊還是水田的時候,農民耕田開溝總是能挖去沁心樟香的樹根。
堂屋門口,靠禾場護坡邊有顆100多歲,一個人抱圍還差一尺的玉蘭樹。每年四五月的時候,特別是雨季裏、那玉蘭花潔白、純潔得就像天山頂上的雪蓮花。那香氣走在江堤上還能聞到,它的花季就連著夏季,花榭之時就要開始起伏。
禾場的南邊,也是禾場的進口,生長著一顆主杆有水桶粗的石榴樹,在一米一二高處一分兩丫,然後千姿百態紛繁葉茂。9月至11月間,那石榴紅得妖嬈……
我是家裏長孫,特別是夏天,每到下午就會搬竹床到北屋山頭,古樟樹陰下歇涼……
祖母就會給我嘮叨,我們老劉家是雍正年間,為躲“朝庭”一條劃子從湖北劃過來的。祖上說這是條龍形山碧綠蒼翠,就選在龍咽喉裏搭棚落戶。轉過山口有條直達湘江的小徑,祖上就在這兒習文、傳武、擺渡、打魚、涼南粉、也開了十多畝田地營生。久而久之,二百幾十年下來,這條小徑、這條山坡人們就把它叫成了“渡船坡”
到嘉慶年間,龍口裏來了姓何的地主。從施家港口子到三叉機,他家開始圍堤造田。到國民年間圍堤造田條達2000多畝。到北閥年間徹底成型近4000畝田地魚塘。南北長十來裏,東西寬平均約700米,全成了他何地主家的糧倉。
他家的宅子可就老大了,南北朝向,青磚小瓦,中間走道,中間樓梯,不多不少正好40間。前禾場為了曬穀,整整開去個足球場大,西頭靠山坡是他家的大糧倉。曬穀禾場下去建了兩個天井,帶水井的土坯小院,住了二三十戶他家的佃農。
督都製結束後,省府來了何健。龍頭鼻子上就建成了眺望湘江的大紅磚紅瓦洋樓。朝東座西,紅磚紅瓦,中間樓梯,外走道,兩對稱耳房。不多不少、樓上樓下22間。住進省府何健侄兒,軍長李槐。那可是井崗山時期、剿共、殺共、急先鋒。
兩大戶一小資後,李軍長就在何地主糧碼頭邊,施家港港口砌了個小火輪碼頭。和地主以豪基為界分了龍頭。何地主與咱祖上也以豪基為界分了龍口和龍喉。山西麵的樹木全是地主家的。龍嘴子到渡船坡的竹林是咱祖上的。渡船坡到三叉機的林木是李軍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