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於“落伽山”,落伽山是五大名山之首,占據著中原的腹地,坐在山頂就可以了望九州的動態;它的偉大就在於向所有世人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界的大門,無論它是男人也好,女人也罷;聰明也好,愚鈍也罷;富貴也好,貧窮也罷……佛家最基本的教義就是——眾生平等!
可隨著佛教的不斷發展,這種平等也越趨於虛無,首先是五大名山,它們各自擁有各自的信徒,也各自擁有各自的教義,表麵上是和平共處,實際上卻暗自叫勁,每三年一屆的“武林大會”就足以說明他們的醉心於名利的欲望!
如果說五大名山隻是因為教義上的不同而產生了敵對,充其量也不過是內部矛盾,用武力解決雖然有傷和氣,但練武也算強身健體的行為,有益於人類的發展;那麼,“大戒律山”的險惡用心就有點違背佛教的宗旨了!
大戒律山是由東方的統治者——李氏王朝一手培養出來的,在“日月晴川”的地位僅次於“光明頂”,它的教義晦澀而艱深,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最高等級的戒律院,一向隻在貴族中招收弟子,他們是大戒律山的繼承者,除了要把這些教義都融會貫通,還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磨難,但這一切卻恰好促成了大戒律山的巨大成功,它是整個東方有史以來修成正果最多的地方,蓬萊、方丈、贏州三島上半數的神仙都是從大戒律山修行成功,還有許多在其它無名小山修行得到業果的神仙,也紛紛趕到大戒律山來掛名!
有了朝廷的支持,大戒律山從來香火不斷,月缺月圓還要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為大戒律山樹碑立傳,流芳於世!
南方的妖魔幾乎都以為大戒律山才是佛教的起源地,而大戒律山也自以為功高蓋世,曠古絕今,甚至要取代落伽山的地位,讓北方九州的人都對它頂禮膜拜;為此,在鳳凰城以北數百裏的地方,又大肆建造了“小戒律山”,每年都要打著“光大佛學”的旗號,派弟子前往各大名山切磋武藝、研究經典,實則借機羞辱各大門派;可由於五大名山的重新聯手,使得這一計劃收效甚微,但卻給後世埋下了禍亂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