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霸十年。,
李承訓命令下各郡縣,聚集九州之鐵,與江都之上集結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鑄造了一塊碑,書寫了隋煬帝的功績。
這是李承訓對於隋煬帝楊廣的承諾,如今也是到了實現的時候了。戰爭已經開始打響了,李承訓這一次並沒有指手畫腳的參與戰爭的遙控指揮。反而給了他們極大的自主權利。
李承訓坐鎮長安,隻是負責全軍的糧草供應。遙控千裏之外的戰爭李承訓心有餘而力不足,戰場局勢變換十分的突然,不親臨戰場誰也無法掌控。
所謂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乃是計謀而不是控製,李承訓心裏清楚,他如今的身份不同尋常,一旦介入戰爭指揮,必然會導致李靖等人在戰場上束手束腳。
北方的戰場上,策馬揚鞭,河套地區所在。李靖率領的三十萬黨衛軍就駐紮在這裏,由於蓋世太保與軍統的存在,導致大唐的情報收集能力一直高於周邊諸國。
李靖自然是清楚的知道如今突厥國內的局勢到了何種惡劣的地步,毫不客氣的,隻要一個引發點,突厥國內的危機就如同一場風暴席卷草原各處。李靖自然是知道隻要自己善加利用這個局勢,到時候不需要一兵一卒就可以讓******進入到前所未有的災難裏麵。
國內矛盾爆發,必然會引起頡利的警覺。按照頡利可汗的一貫作風必然會派兵鎮壓百姓反抗,到時候必然令人的更加大規模的動亂。如此一來輕易就可以讓頡利可汗焦頭爛額,顧此失彼。
前有狼群後有虎,頡利可汗一項清楚的頭腦必然會陷入異常的緊張狀態,從而變得疑神疑鬼,不信任他人。這對於剛剛確立的突厥新政來。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對於頡利可汗的三十萬控弦之士,軍神李靖也是有些忌憚。畢竟突厥人的騎兵強大無雙,這些生的戰士,從娘胎裏都在馬背上的民族,對於騎兵與戰爭的敏感程度那是相當的可怕。
李靖站在城牆上,目光犀利的穿透著遠方。對於這一場大戰李靖有自己不一樣的認識與看法。李靖作為國防軍的最高統帥,雖然與財政部,政務院沒有太大的瓜葛。但是好歹也是同殿為臣,自然是對當前大唐的實力與情況有一個深刻的理解。
這一次出兵幾乎是掏空了大唐帝國這五年來的積蓄,李靖能夠猜測到,這一場戰爭結束,李承訓一定會下令全國進入休整,努力消化這一次的戰爭成果。所以,這一次戰爭結束。大唐帝國將會在很長的時間內停止戰爭,息武止戈。
也就是,很有可能這是他李靖有生之年的最後一次指揮軍隊進行大戰了。對於這一次機會李靖看的很重,經過了仔細的謀劃,李靖等人終於是做出了戰術策劃。
由蘇定方率領三千黨衛軍精銳士卒,翻閱陰山,直插突厥腹地活捉頡利可汗,直接一下子端掉突厥國內的高層。在憑借強大的軍隊逐一擊破。
戰爭已經開始……
李靖安然如故,他相信自己的布局突厥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便是軍神的自信。他相信就算頡利可汗舉突厥全族來攻,憑借自己手中的三十萬大軍可以擋住,堅持到李承訓的到來。
與此同時,蒙辰,趙郡王,劉仁軌等三路大路也開始了最後的進軍。紛紛駐紮在一地,派遣出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進行打探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