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平地風波(1 / 2)

姚玉和黃大道相處的這一段時間,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尤其是開始認字之後,真是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特別是黃大道一字一句給自己講解了《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比起父母給自己講的道理,簡直是雲泥之別!

姚玉有時也在想,“像黃大道這樣的男子,在下莊寨怕是再找不出一個來了!”

姚玉聽黃大道講習久了,有時候溫習學習的功課,就想起黃大道一本正經的樣子,甚至有時就忘記了功課,全去想黃大道好笑的事情了!

黃大道又何嚐不是,教授姚玉時間越長,越發現姚玉記憶力之好,領悟力之強,有時自己也甘拜下風。而且姚玉在學習上用功之勤,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憨憨的樣子非常可愛!黃大道有時躺在床上,想著白天姚玉的一顰一笑,自己也嘿嘿傻笑起來,真有“中心藏之,無日忘之”的味道。

曹實和範衍見了黃大道躺在床上傻笑,往往不明所以。

“黃兄弟是傻了吧?”範衍打趣地問曹實。

“嗯,看樣子是!”曹實假裝老實地回答。

黃大道知道他們開自己玩笑。但是心中的快樂他們兩個又怎麼能夠體會得到呢!想著姚玉,心裏就是樂開了花!

看著黃大道來下莊寨的時間不長,倒比自己過得還快活,範衍覺得不可思議。

黃大道和姚玉兩人處得久了,很有種心有靈犀,相知相親的感覺。

姚玉見黃大道整日都穿著一件黑黑的棉襖和棉褲,既不合身,又不幹淨。回到家裏,拉著母親好不容易找了布匹和棉花,想著要在臘月底前給黃大道做一套衣服。

姚殊當然明白姐姐的心思,也幫著給姐姐打打下手。

日趕慢趕,抵近月底,終於將衣服做得成型了,可惜這剩下的布料和棉花又不夠做一條褲子。姚玉狠狠心,幹脆絞了自己的一條棉褲,又沒日沒夜地給黃大道趕做褲子。

自從黃大道教授姚玉、姚殊兩姐妹後,一起拾柴的小夥伴也有不少前來學習的,時間一長,跟著黃大道認字的居然有了十來個小孩。在大家提議下,一夥人幹脆承包了黃大道拾柴的活,專門讓黃大道騰出手來教授識字。

黃大道有時候自己都感覺好笑,古人講“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屋和顏如玉有沒有不知道,但是書中自有柴草現在倒是肯定的。姚玉對此也開玩笑,“現在的黃兄弟,就好像我們請的先生一樣。”從此,“黃先生”還真的被下莊寨叫開了!因為教授識字的原因,一眾鄉親對黃大道也熱情起來。姚玉、姚殊的父親專門將自家屋子騰出一間,留給孩子們學習。

這時的黃大道才知道,原來姚玉、姚殊姐妹的父親就是姚逢春他們在路上一直說的那位大堂主!

下莊寨總共四百來戶人口,其中姚姓占了不少,另外就要數侯家、甑家、李家、張家等四姓人數較多。姚玉的父親姚洪恩本來在族中輩分就長,加之性格急公好義,古道熱腸,以前販賣私鹽,往來河南、山東、安徽之間,結交了不少江湖好友,帶著十裏八鄉的族人鄉親混得一口飯吃。莊中有時遇有糾紛,或者遭遇劫匪,大家不願告官,都找姚洪恩幫忙,姚洪恩成了遠近聞名的響撚子。

後來,河南、山東、安徽共十八股撚首,齊聚安徽亳州雉河集,江湖上稱“十八鋪聚義”,正式扯旗起事,對抗清廷。此次聚義,皖北響撚子張樂行被推選為大漢盟主,盟主下建黃、白、紅、黑、藍五旗軍製,另再建鑲黃、鑲白、鑲紅、鑲黑、鑲藍五色邊旗,仿照滿清八旗進行統領。十旗之下再分各小旗,每旗視人數多少可以再分,最少一股十來人。姚洪恩當年也前去參加聚義,拜在白旗領旗統領龔瞎子麾下,乃是龔瞎子手下二十八宿之一。姚洪恩在白旗下自領一旗,坐鎮湖北下莊寨,成為遠近撚子中響當當的人物。姚逢春則又在姚洪恩手下領一小旗。

轉眼到了臘月二十九,姚玉趁著黃大道來家教學,拿出縫製好的棉衣棉褲送給黃大道。

黃大道受寵若驚,拿也不好,不拿也不是。黃大道明白,一套棉衣太貴重了,就算在板橋集寨,普通家庭也要好幾年才會置辦一套。當時姚逢春從板橋集搶來的衣服,姚大嫂沒有舍得留下一件,全部托人送到縣城賣了錢換成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