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君臣問對(1 / 2)

與師傅相處的時間,彷佛給黃大道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門。

以前,在黃大道腦海裏,完全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概念,皇帝就是天下主宰,天下秩序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任命官員,官員率領萬民。認為人生的最大成就,就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自己的理想,就是期望通過讀書,參加科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在師傅楊健這裏,黃大道發現,天下除了朝廷宣揚的這一套,民間還有另外一套評價體係,在這裏,天下的主宰不再是帝王,而是“道”,是“義”,為人處世,是遵從內心,成功標準,是百姓口碑,在拳門中,也能夠為民謀福利,也可以名垂青史。最最關鍵的,在天下大亂,朝廷勢危的當下,拳門、會黨,乃至於民間的撚子,到底誰能夠問鼎中原,一切都未可知。而隻要問鼎中原,開創新國,封侯拜相,天下自然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眼前的,就說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國,不就是以拜上帝教為號召,組織百姓與官府鬥爭,短短兩年時間,出廣西,一路打過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等地,大封功臣,開科取士,朝廷口中的“粵匪”,一轉身成了萬民景仰的功臣,對北京朝廷形成了全麵的對抗!

梅花拳門,至少從明代一直流傳到當前,代代相傳,香火延續,拳門中兄弟,互相扶持,已經宛如一個社會,形成了國中之國,比起前明被滿清滅國,拳門不但不受影響,反倒越來越興旺,孰優孰劣,真一言難盡啊!

黃大道細細思量,腦袋越來越清晰,心情越來越激動。自己有幸,得拜名師,功夫漸有根基不說,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師傅又將楊炳祖師的教誨親自傳授,假以時日,細細研讀,本事必有增長,屆時做出一番事業,真是未來可期!

黃大道在屋內,從懷裏拿出師傅抄寫得小冊子,抱在手裏一頁一頁認真翻閱.楊炳的策論,師傅的闡述,醍醐灌頂,讓人頓悟。

原來,在策試時,康熙表明,自己五十餘年間,安不忘危,國家圖寧,文而兼武,拳拳於武事留意,對於將帥以下,甚至偏裨末弁,都慎簡才守,躬校技能,為的就是得賢將以治兵,得精英以息盜。但天下承平日久,山海之輩出沒為害,欲使根株永靖,兵革不煩而盜賊自息,為將者該如何作為?要求應試武舉“悉抒所見於篇,朕將親覽焉”。

康熙所提出的問題,於此時黃大道所處時代朝廷遇見的問題,如出一轍,因此,黃大道非常好奇祖師楊炳會如何論對。

針對康熙提出的問題,楊炳的策論,提出,要得賢才以成偉績,要施教化以靡盜心,要善為將以服軍心,要戒怠惰以實訓練,要嚴法紀使人心為善。

黃大道讀起這君臣問對,不但直指時弊,而且辦法務實。要知道,這兩位,一位是公認的明君聖祖,一位是千錘百煉的大家,兩人所說,比起那些空談不知道高明了多少,無論是兩人的立意,還是提出的辦法,都是讓人豁然開朗的感覺,特別是祖師楊炳的策論,其中不少措施,拿過來就能用,這對黃大道而言,簡直是立身做人、幹事創業的瑰寶,忍不住高興得手舞足蹈。

“如果將祖師所提出的辦法都一一做到,天下不足平矣!”

黃大道近來一段時間專心修文習武,上午出門找師傅,下午和晚上則在院子和屋內練武、習理,對榮廣源和街麵上的事情少有關心。殊不知,泰和縣的安全環境,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街麵上傳言,說北麵的撚匪李朝綬所部,足有四五千人,已經竄至湖陽縣和泰和縣交界處,距離縣城一百餘裏,大有近幾日即將進攻縣城的架式,縣城居民,終日人心惶惶,不知道如何是好。

榮廣源又接到保正的通知,根據衙門的要求,縣城住戶,均要根據家中人數,抽選壯丁,組織守城。按照三選其一、五選其二的要求,除去有家有室的夥計在自己家計算人數外,榮廣源需要出五名壯丁。選來選去,王葆材選出黃大道、周逸群、小武三以及另外兩名夥計,留下兩個兒子和蔣師傅備戰武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