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玉鐲子(1 / 2)

太陽才剛剛露了個頭,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繚繞的炊煙,商販的吆喝,提鋤挑擔的農人們,無一不將街市的風景填得好生活潑。

陽光泄入,稍微有些刺眼。顧若晴睜開眼睛,伸了個懶腰,便在侍女的催促聲中匆忙下了床。

這裏是鳳凰城,坐落於西南。有條名為靈河的大河穿城而過,將城市分為南北兩岸。

因為豐厚的物產,令人陶醉的文化背景以及相對比較便利的水運通道,這裏成為了西南地區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雖說靈河現在看起來十分宏偉壯觀,但是幾十年前,靈河也還隻是一條名為靈渠的小河。

彼時兩岸隻由一座小木橋相連,現在卻因為河麵太寬,便不再修橋,隻用船隻來往。而之所以它會有如此大的變化,要從幾十年前說起——

幾十年前,北岸不知為何發了一場大火,火舌肆虐,將整個城市吞噬。但靈渠卻沒有多少水,所以大火遲遲也撲滅不了。火勢甚逐漸蔓延過來,一座城市就這麼在烈火中逐漸消亡。

但誰也沒想到,沒過多久,一場大雨便傾盆而至,連下了七天七夜。火被撲滅了,可洪水卻又來了。波浪貪婪地淹沒了房屋,拉扯著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們。待到一切歸於平靜之時,小溝渠已變成如今的滔滔大河。而河兩邊的城市,卻都是一片死寂。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機,幸存下來的人們通過不斷地努力,終於將兩岸恢複如初。依托於新出現的大河,這裏甚至發展成了西南地區商業的中心。燈紅酒綠,人潮洶湧,比之於長安也毫不遜色。

——“哎,那場大火毀掉了多少東西啊……雖說我從北岸來到南岸撿回了一條命,可是失去的卻也太多了。”

此時已快到正午,顧若晴仍呆在奶奶的房間裏,聽她講鳳凰城的曆史。從小到大,她聽了也不知有多少遍了。

顧若晴的父親顧淮生是如今鳳凰城的城主,也是頗有名氣的大孝子,不管再忙,每日早晚都會到母親的房間裏請安。

而他對孩子們也是如此教導,百善孝為先,顧若晴和哥哥們,每天也必須按時到奶奶這裏看望。

但平常請完安後,父親和哥哥們就會各忙各的事去了。而她一個女兒身,則隻能呆在家中,除了吃喝睡覺外,也就隻能來奶奶房間裏,聽她講各種事情。

一開始還是有趣的,從鳳凰城的三神傳說到普通人的充實生活,從鬧市的人來人往到深夜的鬼怪橫行。可是從小講到大,可講的東西也越講越少。很多故事都是炒回鍋肉,顧若晴倒著都可以背出來。

“奶奶,我知道了!你能不能講點新鮮的?比如,當年那場火是怎麼起的?你是怎麼從北岸逃過來的?這些你可從來沒講過呢!”

正如顧若晴所言,顧若晴的奶奶以前住在北岸,卻在大火肆虐之際跑到了南岸。可是她對於這些事卻毫無記憶。不管是大火是如何而起的,還是自己是怎樣跑到南岸的,她都不記得。

“我記不住,真的記不住,就好像沒發生過一樣。就好像我的眼睛,我都不知道是怎麼瞎的。”奶奶低下頭,顧若晴也沉默不語,氣氛霎時間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