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二人來到西市的作坊,趙廣山和趙寶已經開始工作了,在篩選瓷料,趙大山還在睡覺,昨晚喝了不少酒,畢竟年紀大了,要多休息,劉長河並沒打擾他。
“寶,把手裏的活放下,跟著我去鐵匠鋪!”
劉雲毅“命令”道。
趙寶看了父親一眼,劉長河在一旁道:“寶,你和雲毅一起去,也替我看著他,如果他再跑去聽曲,回來馬上告訴我,知道嗎?”
東家開口,趙寶當然不敢違背,洗了洗手,跟著劉雲毅離開了作坊。
走在街道上,百姓熙熙攘攘很是熱鬧,不過大多都是平民,平民和世家子弟很好區分,看衣著就行了。
世家子弟穿的都是綢緞,如劉雲毅,寬衣大袖很是瀟灑,但即便是最便宜的綢緞,做一身衣服也要一兩銀子,大多數平民穿不起綢緞,他們穿的都是麻衣,好一點的穿熟麻,質地還算柔軟,條件不好的就穿生麻衣,質地粗糙,時間長了會磨破皮膚。
來往百姓中大多數都穿著生麻衣服,有的甚至衣不遮體,這都是佃民。
東吳城不是魚米之鄉嗎?為何還有這麼多窮人?
劉雲毅有些不解,可很快就從記憶裏得到了答案。
大夏王朝的行政製度是郡縣製,郡相當於省,所以東吳郡麵積很大,但這個時代人口應該很少,一個郡怕是不會超過百萬,劉雲毅所在的城市叫做東吳城,其實就是東吳郡的“省會”,是東吳郡最大的城市,擁有四十多萬的人口。
四十多萬人口在劉雲毅那個時代就相當於一個縣城,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大夏王朝的一線城市,不亞於王朝首都。
東吳城南北相距十裏,東西距離也差不多,核心區域是郡守以及大家族居住的地方,最繁華的商業區也在那裏,越往外,住的居民地位就越低,劉家就住在城市的邊緣地帶,所以也隻能算是下下品的世家。
劉家還算是世家身份,起碼能有一片宅院,雖然不大,可那也是屬於自己的房產,地地道道的地主階層。
東吳郡是魚米之鄉,老百姓很富裕,可這種富裕不是家家有房產,戶戶是地主,隻是老百姓能吃上飯,能有一份填飽肚子的工作,這就是所謂的富裕。
比如趙大山一家,他們是自由民,沒有外債,可也沒房產,因為隻有世家身份才能購買土地,這是大夏王朝的規矩。
其實趙大山一家這麼多年來積攢的財富也並非買不起土地,可前提是得有人賣給你,誰會賣給你?沒有人。
自大夏王朝建立以來,皇族和世家們瘋狂擴張,手裏囤積了大量土地,然後再雇傭佃民開發這些土地,結果就是窮人越來越多,富人越來越富,整個階級已經徹底固化,下層幾乎就沒有向上的通道。
劉雲毅一家之所以能成為世家,那是他父親在三十多年獲得的土地,那時大夏王朝剛剛建立,階級固化程度還不牢固,再加上劉雲毅的祖父結識一位貴人。
那位貴人賣給他一塊土地,這才擁有了世家身份,若非如此,劉家怕是現在也和趙大山一家差不多。
所以,大夏王朝的真實情況是貴族和世家們掌握著大量財富,自由民生活還算過得去,但上升的通道幾乎固化,至於那些佃民,隻能是靠著貴族和世家生存,求溫飽已是最好的結果。
“唉,寶,你們過的還真是苦!”
劉雲毅拍了拍趙寶以示安慰,他覺得對方心裏一定不甘。
趙寶卻是一愣,看了看劉雲毅不知對方此話怎講。
“寶,你的夢想是什麼?”
“夢想?我就希望多賺些錢,然後娶個婆娘,養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