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誰訴說
唉,也許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應該是能夠靜一點兒,少說幾句。
尹自潔對婆婆的話是左耳聽,右耳冒,一個字都沒往心裏去。兀自剝蝦殼兒,一隻一隻的,往小伊伊嘴裏塞。
這樣煮熟出來,沒有加什麼調味品的蝦肉最是鮮美,小家夥才不管自己一口吃下的蝦肉,是值五毛錢還是頂得上一塊錢,她隻管好吃的東西不能放過。
到最後粥沒吃幾口,麵前倒是擺了象小山一樣的一堆蝦殼。
到尹自潔翻遍了鍋底也再見不到一隻,她才不情不願的罷口。
“你一個女娃子,吃的比我們全家人吃的都多!也就是現在家裏就你一個,縱容著你。以後要是有了弟弟,得知道讓著弟弟!知道嗎?”
婆婆的說教適時而上。
她總喜歡拿一個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弟弟,來教育小伊伊不能自私,不可以霸道。有這樣的心,為什麼不能教育小伊伊,要謙讓著父母,讓著爺爺奶奶呢?
尹自潔是一個蝦都沒有吃呢,剝出來的都趕不上女兒吃的速度,婆婆拿她當實例不是更有教育意義?
一餐飯吃的叫個鬧心。
晚上還好,婆婆也沒打下手,餃子皮又是超市裏麵現成的,忙乎半個來小時就上桌了。
倘若這一家子圍著吃飯的人換上自己的父母,那該多好?
忽的想起自己父母,晚上尹自潔便打了電話回去。
每天她也給自己父親發短信,父親不太會回複,有時回複的短信不見半個字,天知道他是按了哪個鍵就發送出來;就算是有字,也不過是“知道了”,“一切都好”這些。
她不在乎,手機是父母兩個人合著用的,父親收到短信,母親也就能看到。一個月三百條短信的包月,總有近百條是用在父親手機上。
今晚不禁把白天的事情跟父親報怨了一番。
父親沒回複,許是在忙吧。家裏的事兒多,他忙都忙不過來呢。
進屋陪孩子快睡著了,才收到父親的回複:還不是當初你自己選的。
手指按了下鍵再往後翻,沒有內容。
就這麼十個字,真可謂十字真言!一針見血。
與李天耀真是性格不合嗎?用一句“性格不合”就準備應付對親人的交代,這實在是挑戰著大家有關情愛婚姻的智商。
這個世界上,哪有性格相合的兩個人?
不都是為了遷就對方而改變的自己?
當初怎麼就覺得心甘情願呢,為何現在就覺得這份付出不值得了?
其實,也許並沒有人覺得付出不值得。
也許,就是“改變”,“付出”的錯。
父親的短信說的沒錯,當初還不是她自己選的。
父母可沒有幹涉她的戀愛自由,婚姻自由,隻是沒條件的,選擇支持她所想的,所要的。
她也並沒有任何,哪怕一丁點兒的對父母的不滿,不過是晚上想起,心裏覺得窩屈,對自己最親最近的人一點訴苦罷。
有的時候,她就覺得,打開手機通訊上的查詢也好,翻開自己的電話記錄本也罷。
往往找不到誰,可以讓自己傾訴內心的。
跟同事?除了在一起合夥的這一個,也是不到一年內才建起來的交情,以前在公司都沒有那麼近過。其它的人,一起吃吃喝喝可以,再想深入一點,她都覺得達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