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2)

話分兩頭,再說齊王那一邊,他從京裏帶出去的人馬會齊了當地衛所一共足有上萬人,五倍於亂民,又是正規軍,照理這勝負該毫無懸念,然而戰場瞬息萬變,齊王打京裏出發的時候孫八是兩千多人,等他趕到了浙地,孫八已經又翻了番,變成了大約四千人。

兩千也好,四千也罷,人數在增多,烏合之眾的本質沒大變,要是在平原上兩軍對壘,齊王仍是穩操勝券,但這是理想式的紙上談兵。在實際上,齊王打從到了浙地後,隻幹了一件事——尋人。

孫八部戰力不行,但腦子是不傻的,打聽到了王師前來,直接全員縮回山裏去了,這仙霞嶺要是一座山還好,還有最後一招放火燒山的絕戶計可使,然而它是一大片連綿的山脈,且不說能不能把孫八燒出來,就算能,這波及麵也太廣了,沒人敢下這個決心。

隻能不斷地派斥候進去,孫八又狡猾,不停地隨時遷移,真是從春尋到夏,又從夏快尋到了秋,期間有過幾次狹路相逢,但都是小隊人馬的遭遇戰,勝敗都無礙大局,直到重陽前夕,才終於順著孫八部派出來的一隊采買小隊,摸到了他當前的主力所在。

這時候就又要說一說戰場的多變了,以皇帝給愛子的配置,齊王麾下的軍隊很順利地就打敗了孫八的雜牌軍,殺的殺,俘虜的俘虜,幾乎是場一麵倒的大勝——意外出在了齊王本人那邊。

當時大部分兵士都進山圍剿亂民去了,隻有齊王和中軍守在山腳下,前文有敘,中軍即使出京,一般也是不出戰的,其職責隻為保護主帥的安全,除非是主帥本人衝鋒上陣,中軍才會擁上。

但齊王太著急了,憋著氣尋了這麼久,終於抓到了對手,要是萬一錯過,再尋個半年怎麼得了?他便命中軍也一並進山去圍剿,提督本不敢奉命,但齊王是主帥,他堅持如此,提督抗不過軍令,又想了想,覺得這非大戰,應當不至於有事,就分了兵,命周連營領了一半人去,自己則領著另一半人繼續守護齊王。

意外就在之後發生,孫八這些時候除了逃亡躲藏之外,並沒閑著,他把山裏的各路山賊都給整合吸納了,而這個情況齊王部是不太清楚的,以為圍住的就是孫八全部人馬了,結果讓後加入的這一部分人逃了出來,殺向了山下。

再然後,周連平立功了。

他給齊王擋了一刀。

——解釋下,周連平會呆在山下,是因為他隨大軍出發不多久,就傍上了齊王,被從後軍調到了中軍,專為齊王傳令。這本是周連營和韓飛這兩個坐營官的職責,但齊王卻把他們都閑置不用,另行委派了人。

此事剛在軍中上層傳開時,周連平很為人側目了一陣,因為他這行為等於是背叛家族。

周連營為此去找他談了一次,但周連平理直氣壯得很:“中軍不用上戰場,我隻是為了保命好嗎?至於王爺要用我,那不是我能控製的,誰讓王爺不喜歡你們,找我說有什麼用。”

說罷大搖大擺地走了,氣得躲在旁邊的韓飛差點跳出來揍他一頓,和周連營抱怨道:“你家怎麼會養出這種蠢豬兄弟?齊王用他是要離間你們,他還以為齊王真看重他啊!”

想想又安慰了兩句:“算了,和蠢貨沒什麼好計較的,你也別生氣了,他得意不了多久,等回了京,你爹肯定打斷他的腿。”

周連營沒生氣,他隻是若有所思——齊王不用他很正常,他身上的太子死忠烙印太重了,齊王隻要沒傻,就不會相信他由他接近,但周連平好像可以?

誠如韓飛所說,他這個兄長就沒什麼智商可言,但智商低未必全然是壞事,傻子說的話,也許沒多大說服力,但在可信度上,卻要勝過聰明人。

有了這個預想,周連營就不再多管了,安然靠邊站,任由周連平倒向了齊王那邊,幾個月下來,在齊王的有意引導,周連平的緊密配合下,兩人堪稱是打得火熱。

不過再火熱,以周連平的惜命,讓他給齊王擋刀他是決計不肯幹的,這純粹是趕巧了,當時敵蹤忽現,混亂一片,周連平都不知怎麼挨的那一刀,當時就眼一翻,嚇暈過去了。

等他醒來,才知道了他當時正好攔在齊王前麵,立了這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