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番外2(1 / 2)

兩儀殿內,南榮青夏坐在禦案後翻看著從西北發來的急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崔良和盧寧二人坐於下首,見南榮青夏的神情驟然放鬆下來,便知西北的事情是終於解決了。

盡管拖了很長時間,但西北終於安定下來,南榮青夏心中喜悅,可看了看下首正襟危坐的崔良和盧寧,南榮青夏心中的這份喜悅便打了折扣。

若是阿逸在這裏就好了,阿逸在他的麵前從不會這麼拘謹,少了幾分君臣之間的疏離,叫他願意親近,若阿逸在,他便能與阿逸或說笑或擁抱,抑或淺酌一杯,以表達心中喜悅。

然而,阿逸不在。

南榮青夏心中悵然,不禁好奇葉逸和唐霄二人會如何慶賀這一番勝利,但轉念想到葉逸與唐霄之間特殊的關係,南榮青夏頓時就失了興趣。

“兩位愛卿以為,朕該如何賞賜他們二人?”

聞言,盧寧偷偷睨了崔良一眼,精明地沒有先說話。

崔良卻沒有那麼多的心眼兒,聽到南榮青夏問,便仔細想了答案,而後開口答複道:“臣以為,此二人已是陛下左膀右臂,又立此大功,再加官進爵,怕是會引起朝中老臣的不滿,葉特進和唐將軍的資曆尚淺,不若就賞些財物,而後許以婚配?”

“婚配?”南榮青夏淡然看著崔良,“愛卿是要朕昭告天下準兩個男人成親?”

長安城裏能容得下葉逸與唐霄之間的事情已是最大的寬容,他若再開特權,怕是要節外生枝。

崔良一聽這話就黑了臉色,道:“自古談及婚假便是男女之事,臣從不敢苟同那些傷風敗俗的事情,葉特進與唐將軍私交甚篤,親如兄弟,臣十分豔羨,但身為陛下心腹近臣,又身居朝堂高位,此二人該以身作則,以正風氣。”

南榮青夏沉默片刻,後不慌不忙道:“愛卿言重了,他們二人之事還不至於影響朝堂風氣。還是說愛卿對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感到豔羨,因而想要效仿?”

“臣自是不會!”崔良憤然道。

南榮青夏微微一笑的,道:“那就是了。朕相信這滿堂朝臣自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尚且不至於盲目跟從,若當真有那不長腦子的,便送去國子監重新學習什麼叫因人而異,什麼叫明辨是非。”

崔良無言。

陛下三番兩次出言維護那兩個人之間有違禮法的事情,看樣子是不打算加以糾正了。

盧寧這時才開口道:“陛下,不若將這功勞賞在唐家其他人身上?臣記得唐將軍還有一弟一妹,弟弟唐策在羽林衛中任職,妹妹也到了出嫁的年齡。其父母還收有義子一名。臣以為,依著葉特進和唐將軍的性子,是不會介意陛下將賞賜轉給他人。”

“言之有理。”南榮青夏讚同地點了點頭,“連勝,靜怡公主是不是到了待嫁的年齡?”

連勝上前一步,低聲道:“陛下記得不錯,靜怡公主去年便及笄,已是可以婚配了。”

南榮青夏點頭嗯了一聲,表示這事兒他記下了,回去再讓皇後找靜怡的母妃說一說,也給唐家通個氣,若是可行,便就將唐策招為駙馬。

揮退了盧寧和崔良,南榮青夏也無心再批閱奏折,便離了兩儀殿,徒步向後宮走去。

南榮青夏是先皇後的親子,故而一出生就榮耀無限,當時先帝與先皇後感情深厚,因此南榮青夏五歲時就受封太子,移居東宮。

五歲的南榮青夏還不懂得什麼叫做榮耀,什麼叫做權利,他隻知道他突然就變成一個人了,盡管身邊有很多太監、宮婢,盡管東宮有很多屬官,但沒有了母後,沒有了父皇,沒有了才剛認識的小皇弟。

先帝似乎也怕南榮青夏寂寞,便給南榮青夏找了年齡相仿的伴讀,可南榮青夏並不喜歡那些人,哪怕隻有五歲,南榮青夏也看得出誰對他是真的好,誰是不情不願地對他好。

然後,南榮青夏就遇見了葉逸。

那是葉承謙被欽點為太子太傅的那一年,似乎是聽說太子不與人親近,葉承謙才帶了自己破會照顧小孩的兒子葉逸來。

那個時候的葉逸正是照顧鄰家弟弟照顧得習慣成自然的時候,每日身上總是帶著糖,原本是替鄰家的弟弟們準備的,可進了東宮之後,葉逸也會不吝嗇地將那些糖果分給宮裏的小朋友,其中自然包括南榮青夏。

葉逸不會討好南榮青夏,雖說是伴讀,但學什麼都快的葉逸在書房裏倒更像是助教,葉承謙不敢隨意指責太子,葉逸卻敢,葉承謙不敢隨意責罰太子,葉逸卻敢,因為葉逸不懂什麼叫太子,他隻是覺得這個比他大點兒的孩子興許比鄰家的弟弟們更像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