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從獲得三等功的人員開始念起,包括他們的戰績,然後親自給他們一一佩戴上勳章。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環節,下方的觀眾不再像先前那般哄鬧,一個個神色嚴肅。
唐寧每給一人佩戴好勳章,他們就使勁的鼓著掌。
三等功一共十三人,授予完備之後,接下來就是二等功人員了。
“李雲江,重傷敵船一艘,輕傷兩艘,榮獲二等功,授銀質勳章。”
……
二等功一共六人,最後是一等功。
“劉長虎,擊沉敵船一艘,擊傷兩艘,榮獲一等功,授金質勳章。”
聽到金質勳章,下方很多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一個個竊竊私語起來,都伸長脖子看著。
他們既羨慕,又替獲獎的士兵感到高興,但沒有人嫉妒,因為這些英勇的戰鬥英雄完全值得擁有。
“高雲斌,擊沉敵船一艘,擊傷兩艘,榮獲一等功,授金質勳章。”
授金質勳章,榮獲一等功的一共四人,劉長虎和高雲斌兩人是戰鬥一等功,葉大成和黃海如兩人則是指揮一等功。
另,十三名榮獲三等功和六名榮獲二等功的士兵,授予三級“戰鬥英雄”稱號。
四名榮獲一等功的將士,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雖然在場的幾乎沒什麼人知道“戰鬥英雄”稱號是什麼,但都知道,獲得這樣一個稱號肯定很難。
因為獲得一等功的,才得到了二級“戰鬥英雄”,說明戰鬥英雄比軍功更難獲得。
至此,授功的環節便結束了,各人看著胸前鮮豔的大紅花,還有那泛著光輝的勳章,心中的激動是難以掩飾的。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取得的成績得到肯定,何況是他們這些平時很難嶄露頭角的普通人。
古往今來,各朝各代也有授軍功之說,基本上是以首級或者身體某個部位計算。
大明朝還進一步完善了,不但有軍功之分,還有類似勳章的鐵券製度。
但是,軍功已經崩壞了,甚至經常性的出現拿普通百姓的人頭冒領軍功的事情。
鐵券更是隻頒給勳臣,普通士兵壓根兒享受不到。
唐寧卻不以此論軍功,甚至沒有直接賦予多少物質上的獎勵,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勵。
此舉無疑開創了先河,讓軍功製度更加完善,有軍功、勳章、稱號之分,而且還很詳細。
也更人性化,迅速贏得了全軍上下的共鳴和支持。
大會進行至此,並沒有結束,接下來還有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戰鬥英雄講述戰鬥過程。
這就有些難為葉大成他們了,除了黃海如等少數有文化的人,他們大部分大字都不識幾個,也鮮有機會麵對那麼多人講話。
如果論教訓人,吹吹牛皮,或者大罵一頓,他們倒是可以張嘴就來,但這種場景合適嗎?
老子現在胸前頂著大紅花,佩著勳章,頂著戰鬥英雄的光環,哪能當著大家的麵做那些粗鄙之事。
可是,要讓他們像讀書人那般文縐縐的,那更不行啊,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嗎?
幸好唐寧補充說明了下,由於時間有限,自然無法每個人都上場講述一番。
這讓葉大成等人長噓一口氣,立即推舉幾人出來。
首先上場的是黃海如,他是水師中少有的文化人,所以這種事情難不倒他。
他先從己方哨兵發現有情況開始講起。
“當時天沒亮,看不清楚,甚至不確定是不是船,更沒有想到會是敵人。”
“但是本著軍人的警覺,營長葉大成還是命令船隊出航。”
“等天亮之後,一步步確認和試探,才知道那不是普通商船,也不是誤闖,而是紅毛鬼想要偷襲南澳。”
“戰鬥一觸即發。”
黃海如講得跌宕起伏,下方眾人也是聽得津津有味,熱血沸騰,不停的叫好。
講述完戰鬥過程後,黃海如最後來了一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