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和鄭聯兩兄弟是鄭芝龍和鄭芝豹的後輩,雙方是叔侄關係。
鄭芝豹對大哥鄭芝龍一直是很敬畏的,也比較遵從鄭芝龍的命令,所以他還是堅持聽從鄭芝龍的意見,向新軍投降。
但是,他無法說服鄭彩和鄭聯兩兄弟,兩兄弟也無法說服他。
無奈之下,雙方分道揚鑣,鄭芝豹帶領所部萬餘人南下,向新軍投降。
而鄭彩、鄭聯兩兄弟率領所部不足萬人北上,準備收攏閩北各關隘的鄭軍北上。
知道福建已經不是自己的立命之所,兩兄弟不再掩飾,將賊匪的心性暴露無遺,沿途之上一路搜刮而去,稍有反抗便是血腥殺戮。
此舉更讓百姓對鄭軍痛恨不已,無不認為新軍進入福建就是來解救他們的,各州府百姓對新軍的入駐歡迎之至,鮮有反抗。
畢竟,這隻是地方勢力的爭鬥,即便有愛國之士,也不會為鄭芝龍出頭。
而且整件事情也是鄭芝龍咎由自取,反而是更得民心的新軍被迫反擊。
相較於被鄭家統治,普通百姓更希望被唐寧所率領的新軍統治,畢竟唐寧所帶領的新軍在潮州府和惠州府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這從新軍占領福建所用的時間就可以看出,前後加在一起,還不足兩月。
正史中,清軍攻占福建花了近四個月,而且還是在鄭芝龍投降的前提下,讓整個福建的防禦被瓦解了不少。
要是鄭芝龍也像反抗新軍進攻福建一樣抵抗清軍,清軍要占領福建,不知道會困難多少倍。
清軍入侵,讓整個福建人心惶惶,但新軍入駐之時,卻是開城相迎。
甚至閩中和閩北等各州府,新軍還沒有踏足,無數百姓都希望新軍能夠盡快入駐。
似乎新軍進來了,他們才更有安全感。
唐寧和新軍上下都沒想到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拿下福建,也沒有想到會這麼順利。
戰後總結分析,大概清楚了最主要的兩方麵原因,一是鄭軍主力受到重創,再加上鄭芝龍被俘,士氣更加低落,軍隊迅速的土崩瓦解;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心所向,福建百姓並沒有將新軍當成敵人。
各州府百姓在新軍士兵進駐時夾道歡迎,這種待遇,即便是統治了福建十多年的鄭芝龍都不曾享受過。
所以,新軍能夠這麼快的取得勝利,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唐寧並沒有下令將鄭芝龍處死,也沒有讓他成為階下囚,隻是將他和他的那些兄弟軟禁了起來。
至於被鄭芝龍安排從泉州府城離開的家眷,卻是不知所蹤,此後有消息傳出他們東渡去了倭國。
此消息是真是假,已經不得而知了,唐寧也沒有精力去追蹤此事,也許這樣是最好的結果。
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將偌大的福建消化吸收。
雖然名義上占領了福建,但是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比如對降軍的進一步整編,對地方事務的管理等等。
此次作戰,新軍先後收降鄭軍近六萬,有三分之一的人還迅速的跟隨新軍一起作戰,去對付他們曾經效力的鄭軍。
但是,這些人的戰鬥素質還有忠誠度都有待提高,需要再精練一番。
至於地方事務,暫時還是由原來的官員進行管理,隨後,唐寧會陸續的將潮州府和惠州府的一些官員空降過來,讓福建也按照兩府的模式進行發展。
當然,這些事情都不需要唐寧親自去處理。
福建這麼快被新軍占領,自然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弘光帝第一時間派劉公公到福建加封唐寧為福建總兵,並冊封他為平虜伯。
爵位刻意用平虜二字,用意很明顯,劉公公傳達弘光朝廷的意思,希望新軍能夠北上抗清、抗闖。
唐寧當即答應,不過他表示福建剛經曆大戰,還有諸多事情需要處理。
且軍隊北上遠征,備戰也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需要兩月準備一番才能出兵。
不過,新軍倒是可以先抽出部分水師應援。
劉公公頓時大喜,暗道陛下果然沒有看錯人。
他能聽出唐寧所說的話很在理,而且江北四鎮和左良玉部加起來有上百萬人,抵擋幾月應該沒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