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翼的戰鬥雖然規模小很多,但同樣慘烈。
在更遠的後方,多鐸用望遠鏡看著正麵戰鬥的情況,目光越來越陰冷。
自從他隨父親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八旗軍從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這麼大的傷亡。
相對大明來說,八旗軍本來人數就不多,是大清入關賴以生存的根本,此刻傷亡如此之大、之快,怎能讓多鐸不心痛。
但他清楚,越是這樣,他越不能退。
單論戰功的話,他多鐸在所有親王、貝勒、貝子中,無人能及,如果連他多鐸率領萬餘鐵騎都無法戰勝幾千新軍,那對整個八旗軍都是極大的衝擊。
那些依附於大清的降軍、降將也有可能生出其他心思。
所以,此次與新軍的第一戰,雖然不是大清的生死之戰,但也勝似生死之戰了。
此戰,隻能勝,不能敗。
多鐸心情沉重,黃海如的心情同樣不平靜,六挺機槍再加幾十支步槍,都沒有阻擋住敵軍的衝鋒。
因為那些清軍也學聰明了,衝鋒的隊形盡量散開,六挺機槍的火力還不足以將那麼大的擴展麵完全封鎖。
再加上重新裝彈和更換槍管耽擱的時間,快速衝擊的敵騎兵迅速的接近。
在敵方騎兵衝到一百丈左右的距離後,黃海如沉喝一聲“火槍兵退後,步槍兵退後,長槍準備……”
聽到命令,配備98k的士兵和配備燧發槍的士兵立即將槍一收,退後開去。
配備長槍的士兵則立即頂上,將手中的一丈長的長槍從剛才的射擊洞口中插出去。
於是,盾陣上像是長出了一根根鋼刺一般。
在長槍兵就位後,黃海如又迅速下令“機槍停火,弓箭手準備。”
此時對方的陣形已經很稀疏了,機槍需要節省彈藥,這般消耗不劃算。
在盾陣後麵的弓箭手立即張弓搭箭,此時敵騎兵又衝近了幾十丈。
“嗖嗖嗖……”最前麵的二十個弓箭手射出了一箭,箭矢噗噗噗的插在了遠方的地麵上,此時敵騎兵離此地還有二三十丈左右的距離。
但是,在快速衝擊的戰馬麵前,這點距離迅捷而至。
在望遠鏡的視野中,看到敵騎兵已經衝過箭矢標定的距離後,黃海如大喝一聲“放箭。”
“嗖嗖嗖……”所有弓箭兵立即拉滿弓,將一支支箭矢射了出去。
箭矢飛上天空,劃過一道優美的曲線,然後如雨般降落下來。
“啊啊……”一聲聲慘叫四起,從機槍、步槍和火槍的封鎖中活下來的士兵,卻倒在了箭雨下。
有的被射中的戰馬,在刺痛下,痛苦的嚎叫著,或栽倒,或瘋狂的蹦跳,失去控製。
但還是有一些幸運兒衝過了箭雨的洗禮,迅速的張弓搭箭進行反擊。
騎射本就是八旗軍的強項,所以在急馳中射箭是他們非常嫻熟的生存技能。
清軍的弓箭是華夏傳統複合弓的頂峰,是曆史上射程和殺傷力最強的弓。
清弓和其他弓箭不同的是,它兩端是反弓型的,在這點上和其他弓有很大不同。
而且弦比較長,有差不多一個成年人那麼長,這麼長的弦給箭矢提供了很大的飛行能量。
而且清軍喜歡用重箭,威力非常大。
清弓在四十丈外就可以穿破皮甲,二十丈開外可以穿破鎖子甲,十五丈開外可以破開板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