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揚州城的路有幾條,趁清軍沒有追擊而來,黃海如特意選擇了一條不適合戰馬行進的偏僻小路。
不過,清軍也很聰明,他們知道晚上不利於他們對新軍蹤跡的追蹤,所以就直接走大路。
因為新軍想要回城,最終還是得回到大路才能入城。
而且,走大路,速度還能更快。
如果新軍繞偏僻的小路而走的話,還有可能被堵截住。
清軍一邊在大路在急馳,一邊派出大量斥候去追蹤新軍的蹤跡。
新軍也是如此,雙方在你追我趕中向著揚州城的方向靠近。
黃海如更早一步防著清軍追來,所以新軍的偵察兵也更早一步鎖定清軍的蹤跡,也確認了他們所追的方向。
黃海如得到消息之後,思索一番,便有了定計。
偵察兵分成五路,除了一路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城之外,其他幾路皆是每隔一段距離,嚴密的監視著清軍的動向。
戌時三刻,清軍先一步抵達一個路口附近,然後停了下來。
因為,隻要新軍還沒有回城,那麼就必須要從附近出現。
之所以不直接堵在揚州城門附近,是因為他們也清楚,新軍城內有不少火炮,相隔太近隻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於是,清軍一邊埋伏在周圍休整,一邊繼續派出斥候追蹤新軍的蹤跡。
終於,在戌時過半後,他們在西北方向若七八裏左右的地方發現了新軍大隊人馬,正在抄偏僻小路向揚州城的方向而來。
清軍斥候第一時間將消息上報,副參領問道:“大人,要不要追過去。”
參領眉頭挑了挑,說道:“不妥,那裏地形太複雜,要進入其中,我們必須棄馬。放棄我們自己的優勢,實為不智。”
“既然新軍必然會回到這裏,我們就請君入甕吧。”
清軍提前一步在己方必經之路出現,並沒有出黃海如的意料之外,他最擔心的是清軍立即驅兵前來。
但從不斷傳回的消息看來,清軍似乎並沒有這個意圖,這讓黃海如緩緩鬆了一口氣。
因為他清楚,己方雖然在兵力上依然占著不小的優勢,但主力卻是徐勇部,戰鬥素質與清軍相差太大。
而所剩不足千人的新軍,彈藥幾乎損耗殆盡,士兵也很疲憊。
在這種情況下,清軍即便是步戰,己方恐怕也是不敵。
戌時五刻左右,幾個新軍偵察兵輕鬆的繞過了清軍的監察,向著揚州城的方向而去。
清軍的注意目標是黃海如的大部隊,在晚上自然很難防止住潛行的新軍偵察兵。
幾個新軍偵察兵一路強行軍的衝到揚州城下,對上暗號之後,城上的士兵才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幾人進城之後,都已經快虛脫了,但不敢有絲毫耽擱,第一時間找到城內留守的新軍,將情況報告給了留守的李副將。
李副將大驚,連忙按照指示開始行動。
時間在一點一滴過去,清軍在等著黃海如的隊伍主動靠近過來,然後發起突襲。
“報,敵軍距我已經不足四裏。”斥候帶來的消息讓清軍這個參領很是振奮。
“繼續監視。”他連忙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