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二十天的準備,新軍和葡萄牙人製定好了作戰計劃和出發前的準備。
新軍出兵兩千五百人,排水量五百噸以上的戰船二十艘。
葡萄牙人出兵一千五百人,戰船十六艘。
雙方組成聯合船隊,由葉大成統一指揮。
葉大成先行率領船隊抵達濠鏡,然後再率領聯合船隊一起南下,目標直指滿喇加。
而唐寧也是隨著葉大成一起離開的大員,不過雙方在中途分開,唐寧回福建,而葉大成則去往濠鏡,然後率領聯合船隊直指滿喇加。
唐寧回到福州時,已經是六月底了。
福建依然在平穩發展著,沒什麼大事發生,新軍最關注的,還是北方戰事。
此時,揚州城的戰鬥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月,清軍重新做了準備之後,發起了一次次的猛烈進攻。
當然,作戰的主力還是李成棟、劉澤清、劉良佐這幾支江北四鎮的叛軍隊伍。
雖然每次進攻傷亡依然不小,但起碼不是必死了,所以這些人即便很不情願,但還是不得不賣力。
經過近一個月的惡戰,揚州城西的護城河,城牆下,堆滿了屍體,由於天氣炎熱,屍體迅速的腐爛發臭,發出惡心的氣味。
但是,清軍想要破開揚州城,隻有進攻西門一條路。
因為古運河從南北向直接貫通揚州城,而古運河上麵是新軍的強大船隊,火炮凶猛。
所以清軍根本不敢從南城和北城發起進攻,至於東城,那更是不可能了。
要攻打東城,則要渡過古運河,從一開始清軍就沒有往這方麵想,因為他們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最大弱勢。
即便收複的降軍也有水師,但是與新軍一比,還是相差太大。
可西城堆滿了發臭的屍體,既影響進攻士兵的士氣,清軍也害怕產生瘟疫。
瘟疫沒有誰不怕的,新軍也害怕,所以雙方達成共識,每日下午未時申時結束最後一次戰鬥後,雙方罷戰,然後由清軍派出士兵將屍體運走處理。
當然,這些士兵除了推一些運載工具之外,不能攜帶任何武器,而新軍也很默契的沒有發起攻擊。
但是這麼長時間的激戰,揚州城內外,已經葬送了超過六萬陰魂。
揚州西城城牆,已經千瘡百孔,仿佛被鮮血浸染過一般,濃重的血腥味讓居住在城中心的居民似乎都能夠聞到。
相比於多鐸被困在揚州城下毫無建樹,清軍另一路大軍卻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六月份,清軍阿濟格部與闖軍在通山九宮山一帶發生多次大戰,最終劉宗敏和李自成相繼戰死,大順滅亡。
闖軍殘部繼續向南轉移。
暫時消除了闖軍這個重要威脅,阿濟格部在多爾袞的命令下,立即改變方向,沿江向東進軍。
一路之上,九江府、安慶府等地的守軍皆不能敵,一觸即潰,清軍勢如破竹的直逼弘光朝廷的京師應天府。
聽聞清軍將至,弘光朝廷上下大驚,一麵調派江北四鎮唯一沒有投降的黃得功部進行阻擊,另一麵立即派人向福建借兵求援。
甚至馬士英之輩建議新軍棄守揚州府,將兵力投入到和州和太平府,阻擋住阿濟格部的必經之地,力保應天府。
至於多鐸部,新軍憑借強大的水師將長江水道封鎖,多鐸部無法過江,自然無法對應天府產生威脅了。
所以對這些人來說,隻要能夠保住應天府,讓他們繼續苟延殘喘下去,什麼都是可以舍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