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皇位和君主立憲(1 / 2)

應天府,從成祖開始,就是大明的另一個都城,在順天府被攻破之後,這裏就成了大明的軍事、政治中心。

正因為如此,新軍收複應天府的意義非常重大,對所有大明人來說,仿佛注入了一劑強心劑,這是一場全所未有的大勝。

但是,收複應天府之後,就麵臨著一個緊要的問題。

國不可一日無君,自弘光政權滅亡之後,大明殘存的半壁江山,已經有一月沒有新君了。

這種情況自然要盡快解決,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否則不利於大明力量的整合,也不利於各省府機構的運行,無法安定民心。

現在誰都知道,大明下一代帝王,究竟是誰,完全係於一人之手,此人大家都知道,正是天選之人:唐寧。

對於這個問題,唐寧自然很早就有想過。

無非就兩種可能,要麼他唐寧自己當皇帝,要麼擁立一位朱家子嗣繼位新君。

麵對這個問題,唐寧自己也糾結了很久。

他很清楚,以自己現在掌握的實力和威望,當上皇帝雖然會有一些阻礙,但成功率還是非常大的。

就算再不濟,半壁江山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至於當初起家之時,借用了成祖的名頭,現在又奪朱家江山,會留下什麼詬病,那都不是多大的問題。

畢竟誰也沒有真正見過成祖,成祖有什麼想法也完全由他唐寧說了算。

就算有些人不信,又能怎樣?

朱家帝王的昏庸全天下都看到了,他唐寧治理出的廣東和福建,全天下也看到了,帶出的新軍,全天下也看到了。

現在天下有半壁江山還沒有被清廷奪走,也大都是他唐寧和新軍的功勞。

他不相信有多少百姓願意為了所謂的朱家而造他唐寧的反。

這個天下已經腐爛了這麼多年了,人心思定,沒有人不想過安穩日子。

老百姓連殺人如麻的滿清都能夠接受,怎麼就接受不了他唐寧是不是?

至於少數頑固派分子,即便反對又能怎樣?真的舉兵起事,也不過是烏合之眾,沒有絲毫威脅。

所以現在擺在唐寧麵前的問題,不是他能不能當皇帝的問題,而是他願不願意當皇帝的問題。

沒有人不喜歡權利,唐寧也喜歡,也曾幻想過萬萬人之上,坐擁三宮六院。

但是有一點,唐寧比任何人都清楚,那就是封建製度遲早會被更先進的製度所取代。

再過四五十年,第一個君主立憲製的國家,英格蘭王國就要誕生。

這種更先進的製度,也讓這個國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殖民地遍布全球,所有封建國家都在其強大威勢下被瘋狂掠奪。

於是,他變得越發強大,而被掠奪的國家和民族則變得越發破落不堪,民不聊生。

這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時代,沒有任何國際秩序可言,誰強大誰就是奴隸主,誰弱小誰就奴隸,隻有被奴役,沒人會同情。

所以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未來人的唐寧,必須得認真考慮。

他考慮過自己要是當了皇帝後該怎麼辦,是繼續獨裁維護封建專製統治,還是要推行遲早會代替封建製度的君主立憲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