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大舉北伐(二)(1 / 2)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在多爾袞的讚同下,清廷又派出了兩旗主力,正紅旗和鑲藍旗。

然後,又抽調蒙八旗及山西的漢八旗共十餘萬人,組成十五萬大軍。

以正紅旗主將滿達海,鑲藍旗主將濟爾哈朗分成兩路分別阻擊唐寧派出的東西兩路大軍。

而在清軍援軍剛南下兩天後,從廣東和福建駛來的龐大船隊也順利的進入了長江。

船隊的數量超過五百艘,其中排水量超過三百噸以上的船隻超過兩百艘,這些船隻還運來了大量的物資。

但是,這些物資並沒有卸下來。

唐寧還組織大批人力將應天府收集的物資繼續往一些運輸船上裝載。

這一忙就是幾天,秦拱明率領的一萬五千白杆兵,和韋正良率領的近兩萬狼兵也先後抵達。

稍作休整,便紛紛登船。

暈船的士兵登上排水量超過五百噸,甚至是一千噸以上的大船。

裝滿物資和士兵的船隻迅速駛出長江,進入大海,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很多人不知道,唐寧本人也隱藏在其中,他親率八千新軍精銳。

另外還有吳三桂、尚可喜部、明安達禮部等原北方軍隊大都被抽調。

這些可以說都是精銳,總兵力共超過六萬人,動用那麼多船隻和物資,絕對算得上是大手筆,所以唐寧要親自坐鎮。

為了防止自己離開後留下權力真空會讓某些不軌之人做什麼小動作,他還特意將宋雲舒和吳殳從廣東調過來,並且將廣東、福建的新軍萬餘人也調至應天府。

同時,新軍的情報部、參謀部等重要機構,全部移至應天府,以便更方便的統領和指揮全軍作戰。

新軍這般明目張膽的大規模動作,自然瞞不過多鐸的耳目,他驚駭的同時,又有些不知所措。

因為他不知道唐寧此舉的目標是哪裏,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北上。

可偏偏,水師是大清最不缺乏的,就算有心要去追蹤或是阻擊,也很難做到。

無奈之下,多鐸又隻能派人快馬加鞭的向京師去彙報。

在多鐸送的情報還未抵達京師時,清軍南下支援的鑲藍旗首先與新軍的東路軍在山東南部交戰了。

兩日後,另一路也與西路軍在河南南部交戰了。

新軍用鐵絲網、拒馬、壕溝等布置出了嚴密的防禦陣形,以逸待勞的靜待清軍發起進攻。

清軍既然又調集兩旗南下,自然是想著盡快的穩定局勢,先解決東西兩路的戰鬥,再去支援豫親王多鐸。

因為他們拖不起,拖得越久,對大清越是不利。

麵對新軍的這種陣勢,兩路清軍發起了一次次進攻,漢軍、蒙軍和滿八旗輪番上,皆以失敗告終。

因為鐵絲網、拒馬、壕溝等防禦措施,對騎兵的影響太大了,即便衝至衝前,也沒辦法破開鐵絲網的阻隔。

除開新軍這些嚴密的防禦手段,新軍那排成三條長排的橫線戰術,威力也非常大。

在距離新軍三十丈範圍內,幾乎是一道天塹,越靠近,傷亡越大。

而實行這種線式戰術的,此時卻不是真正的新軍士兵,而是大順軍。

大順軍在長期的戰鬥中,他們並不缺乏火槍兵,甚至很多火槍手的資曆比新軍還要老。

在應天府的整編過程中,新軍指揮官在唐寧的命令下,將其火槍手全部集中起來,編練線式戰術,並且給他們更換了大量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