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率領七萬騎兵大軍從京師出發之後,一路之上也是不敢有絲毫耽擱,大體經己巳之變的路線,繞過山海關直奔盛京而去。
剛一進入遼東之後,豪格便迫不及待的派出一批批的斥候去探知新軍進入遼東之後發所生的各種消息,特別是有關盛京的消息。
他運氣不錯,斥候在路上遇到了從盛京派出來求援的傳令兵,所以第一時間得知了盛京的情況。
聽說新軍已經兵臨盛京城下時,豪格大驚不已,連忙又催促大軍加快速度。
直到大量戰馬都有些吃不消,才不得不放緩速度,可距離盛京還有幾百裏,讓他心急如焚。
因為他清楚,哪怕是提前一個時辰抵達盛京,也能為盛京減輕不小的損失。
但無奈唐寧的行動太突然了,京師距離盛京又甚遠,原本距離近些的山海關又被新軍占領,不得不繞道,時間耽擱得就更久了。
豪格隻能不停的祈禱盛京能夠堅持得更久一些,但屋漏偏逢連夜雨,斥候又發現了關寧軍的蹤跡,而且都是騎兵,正是向著己方的後方而來。
顯然,關寧軍的斥候應該已經發現了自己。
關寧鐵騎人數不足萬人,如果要與其對戰的話,豪格自然是絲毫不懼。
但盛京正麵臨危機,他哪有時間和心情去和關寧鐵騎對耗。
再說了,吳三桂不傻,自知不敵肯定不會正麵決戰,隻要通過襲擾的方式拖慢自己趕到盛京就是對唐寧的最大支援了。
相比於豪格的一路跑死馬的節奏,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就要輕鬆多了。
因為在豪格率軍出了京師之後,暗藏在京師的情報人員便第一時間鎖定了他們的去向,然後將情報第一時間往北方傳遞。
山海關本就離盛京要近很多,而且吳三桂還提前一步知道清軍的動向,他一直等到清軍繞過山海關之後,才不疾不徐的率軍出動。
關寧軍以逸待勞,迅速的拉近著與清軍的距離,直到看到綿延幾裏的清軍。
清軍自然也發現了關寧軍,卻隻是戒備,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
撇開吳三桂其他不談,他本人卻是一位有能力的將才,所以知道此時該怎麼做。
他自己率領主力五千人,然後派出兩支兩千人的隊伍從兩個方向襲擾清軍。
豪格不想理會關寧軍,但人家已經打上門了,他也不得不應對,當然他不可能率領七萬大軍去剿滅幾千人。
於是,他也派出兩支隊伍應對,每隊四千人左右。
不過,關寧軍的目的自然不是與清軍決戰,看到清軍追來,立即撤退。
如果清軍撤退,他們又調頭再追去,糾纏不清,讓豪格很是惱火。
於是,他又派出兩支四千人的隊伍,準備從兩個方向包夾。
但是,這一陣子的趕路,已經讓戰馬疲憊不堪,耐力比之關寧軍的戰馬已是大有不如,居然是怎麼都追不上。
把自己累個半死,又是一無所獲,隻能無奈退回。
看到清軍這般,關寧軍更加有恃無恐了。
雙方就這樣一直糾纏著前進,清軍還吃了兩次不小的虧,追出來時兵力比關寧軍的支隊人數多一倍。
但是追得距離太遠,偏離了主力,而關寧軍中有無線電溝通,吳三桂第一時間率領主力包抄,頓時總兵力又比清軍多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