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帶回的消息讓清廷喜憂參半,喜的是,唐寧並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
憂的是,大清要完了,再無翻身之日,至於唐寧答應的條件能不能完全兌現,也無法定數。
畢竟,真的投降之後,唐寧就是刀俎,自己就是魚肉了,即便唐寧當場反悔也沒辦法了。
但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他們也隻能往好的方麵想。
當一個人承認自己失敗,決定要投降後,心態上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會越來越妥協。
最終,清廷以少數讚同多數,選擇了投降。
孝莊皇太後攜著年幼的順治,率領群臣多爾袞、濟爾哈朗、代善等浩浩蕩蕩百餘人前來唐寧陣前請降。
唐寧率隊出陣迎接,神色很平靜,倒是他身邊的諸將和參謀,大多難掩臉上的喜色和傲氣。
孝莊頭戴華麗的鳳冠,一襲九鳳穿牡丹的鳳袍,神態雍容。
她帶著年幼的兒子福臨向唐寧施了一禮,其身後的眾臣也都躬身行禮。
孝莊牽著福臨的手,對著唐寧不卑不亢的道:“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率眾罪臣特來拜會光明王殿下。”
孝莊沒有再提大清,更沒有以皇太後自居,首先在稱呼上做出了改變,一些細節上就看出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
即便已經承認失敗,就沒必要去刻意的保持某些高傲。
在這個時代,唐寧最佩服的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石柱的秦老前輩秦良玉,另一個,就是清廷的孝莊文皇後,就是眼前這位。
可以說,孝莊是整個華夏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政治家,其一生對大清有著舉足輕重的巨大作用。
在幾次直接可以決定大清命運的事件中,她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清初入關之時的帝位之爭,也是她聯絡各方勢力,最終扶持自己的兒子福臨上位,避免了清廷的內鬥。
順治十八年的1661年,寵愛的董鄂妃突然離世,福臨深受打擊,最終不顧母親的勸阻,毅然出家為僧,但不久即染天花病逝。
痛失愛子的孝莊雖然非常悲痛,但不得不重新振作起來收拾偌大的一個爛攤子,因為順治的突然病逝,大清沒了君王,必須要盡快擁立新帝。
孝莊一心扶持八歲的玄燁,也就是康熙帝上位,盡心培養、協助。
康熙能夠成為千古一帝,與孝莊的從小培養是分不開的,所以他才能以少年之軀擒鼇拜。
撤三藩導致全國大亂時,又是孝莊力挺康熙,終於將三藩平息,再次保全了大清的命運。
所以,康熙的背後,一直有孝莊的身影,康熙能夠成為千古一帝,第一個要感謝的就是他的祖母。
唐寧除了佩服這個女人的能力之外,更佩服她的心性,孝莊是完全有能力和機會獨攬大權,垂簾聽政,權傾朝野的。
但是,她從來沒有生起這樣的心思,一生之中,盡心盡力扶持自己的兒子、孫子兩代皇帝,光是這一點,就比大清的另一個女人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而且孝莊的能力也比那個女人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如果孝莊垂簾聽政或者稱帝,恐怕又是另一段佳話。
唐寧在心中唏噓不已,自己的出現,直接讓清廷滅亡,以後恐怕沒有這個女人發揮重大作用的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