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夏國發兵了
皇後的要求,秦皇拒絕了。
……
第二日早朝,秦國每一個有資格參加早朝的官員,都得到了一塊國丈爺的骨頭。
包括太子。
太子得到的是一片頭骨。
秦曜陽得到的也是一片頭骨。
當然,還有27人得到的是頭骨,畢竟,人的頭骨一共有29塊。
白森森的骨頭,也不知刑部用什麼辦法洗的,洗得極其幹淨,上麵沒一點肉,同樣看不到一點血絲。
很多人疑心,難不成這骨頭被刑部的人煮了一次。
秦皇說,希望你們每個人都以此為戒,秦國的官員,當以百姓為重,朕不想看見以後還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否則,國丈的昨天,就是你們的明天。
眾人領旨謝恩,心頭卻飄著淡淡的愁。
這東西既是警示之用,自然不能丟進倉庫,或者怎麼樣用了,最好的處理方式便供起來,和聖旨放一個地方。
哎,想想家裏放一塊骨頭就覺滲人。
……
回到太子府後,太子忍住惡臭,小心將那一塊頭骨放入裝腦髓和大小腸的箱子,再飛快關上箱子蓋子。
虧得是冬天,否則還不知道要臭成什麼樣。
“墓挖好了嗎?”太子問。
“挖好了,就等著送國丈爺入土為安了。”管家答。
太子笑了下,笑容裏全是諷刺,就這幾樣東西埋進去,也能叫入土為安?
寧家人,死後入的是寧家的墳墓,每個人出生時候,就已經分到一塊墳墓。
照理說,國丈爺也有,可,自從國丈府屍骨案曝出來後,寧家家主發話,寧家再無寧永昌,自此,國丈爺的墓要重新挖。
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墳墓不可能使勁修,太子下達的命令便是簡潔為主,陪葬品也極少。
像國丈爺這種仇人不知幾何的人,若墳墓修太好,不知多少人要怒而挖他的墓地,若陪葬品多,那不是招盜墓賊嗎?
沒有出殯等環節,太子派人捧著箱子,一路坐轎子到了新挖的墳墓前。
將箱子放入棺材,將陪葬品放入箱子兩側,再把棺材放入土坑,用泥土把棺材蓋住,最後是小土包。
小土包的前麵,漢白玉的磚在墳墓周邊圍了1/4,上麵再豎了一塊碑。
寧永昌之墓。
落款是皇後和太子的名諱。
墳墓的不遠處,搭了一件小木屋,供守墓人居住。
按照這墓地的規格,陪葬品的價值與數量,太子想低調處理此事的原則,這裏實在不適合有守墓人,但為了墳墓不被人挖,墓碑不被人吐口水,太子派了個人,要求至少守十年。
……
自從貴妃一躍升級為秦皇最愛的女人後,秦曜陽的身價便一直在水漲船高。
而皇後一脈,皇後不被秦皇所喜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在很多人眼裏,在對待兒子一事上,秦皇是個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誰是他最愛的兒子,誰登上大寶的可能性最高。
而且,秦皇多年來扶持其他皇子與太子爭的事,做得並不隱秘。
朝堂這些人,誰不屬狐狸?
支持太子的,不外乎看重兩點,一是寧家的背景,二是太子的能力。
不支持太子的,也是賭,皇上的喜好能占多大權重,皇子的母家能給多少幫助,皇子本身有多少實力。
在從前很長一段時間,通過一件又一件的大案要案,秦曜陽從籍籍無名到光芒萬丈。
特別是國丈爺一案後,受國丈爺影響,太子皇後一脈的名望跌到穀底,而秦曜陽,無論是選擇埋葬那些孩子,還是處死國丈爺的方式,都極好的安撫了民心。
此消彼長下,秦曜陽一時風頭無兩。
朝廷許多一直在觀望的人,如今,終於偷偷站隊。
另外還有一事,從刑部內部傳出的風聲:
那日,國丈爺剛押解回來時,秦曜陽私下審問過國丈爺,問國丈爺,當年將那些孩子淩辱至死的,除了他,還有誰。
聽說,國丈爺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