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山位於鴨綠江畔,向東與朝鮮隔江相望。
比較起靉陽來,這裏,的確是一個更加適合於駐紮的地方,對於陳濤心中既定的日後發展的策略也有著一定的幫助。
更何況,此地屬於協守遼東鎮的遼陽副總兵江萬化轄下,原本陳濤是他下級的下級,而如今,他卻成了陳濤的頂頭上司。索性陳濤對他一向恭敬有加,江萬化本人對陳濤的印象也是比較不錯的。再加上熊廷弼的支持,陳濤這個險山參將,應該還是會做得比較順利的。
而且,原本遼陽副總兵轄下有五名分守參將,但現在,由於開原失守,下屬的五名分守參將被裁掉了一員,隻剩下了駐紮義州的錦義右參將、駐紮海州的海蓋右參將、駐紮寧遠的寧遠左參將,再加上陳濤這個險山參將。
這四名參將各守一路,每一路都極為重要,對於熊廷弼而言,此時正是遼東需要防衛的重點,日後更是反擊的利刃。這樣的地方,自然容不得任何人從中作梗阻撓。
相對於之前的靉陽守備,陳濤在擔任參將之後,管轄範圍自然是明顯擴大。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本來做守備的時候,他麾下滿編也僅有官兵三千餘人,這會兒,僅僅險山一堡應該駐紮的官軍就多達三千餘人,而整個管轄範圍內的轄兵,粗略的算起來,應當是將近八千人的編製。
麾下管轄周邊包括:灑馬吉、靉陽、新安、險山、寧東、江沿台、湯站、鳳凰城、鎮東、鎮夷、草河、青苔峪、甜水站、寬奠、永奠、大奠、長奠、新奠等在內的十八個軍堡,基本上就是遼東與朝鮮接壤的那一片東側的地區。
而陳濤叫孟石整理的,正是這一大片區域之中,可以所有比較有名望的儒士的名單。
陳濤深知,這個時代的文人確實是有很多不務正業、不怎麼要臉的,但也不乏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可以用的。尤其是,他的講武學堂如今是真的缺人,軍事教官,他大不了可以自己去寫課本教學生。但文化科目,他手下的大老粗們實在是教不了。
更何況,文人對於改變一個地區百姓的整體素質實在是太重要了。遼東如今隻有軍人管製地方,疏漏太多太多。軍人,在陳濤的想法裏頭,就應該專注於地方治安。至於地方的管理,則應該是文人需要管轄的範圍。把軍務、政務,全都推給一群武夫,那治理起來必然會混亂。
不過,手上的名單,陳濤還是要再斟酌一二才能決定到底要請誰,不請誰。
至於現在,這份名單隻能暫時放一放,因為就在屋外,還有一位匆匆趕到新奠的下屬正等候著他的召見。
…
“卑職參見大人!”
陸鼎一進屋,就先單膝跪地給陳濤行禮。
他的確應該感謝陳濤,若不是陳濤的提攜,他現在絕不至於有如今風光的地位。
明製,九邊營兵,凡直屬總兵者,稱為正兵營;直屬副總兵者,稱為奇兵營;直屬參將者,稱為援兵營;直屬遊擊者,稱為遊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