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得來的這門紅衣大炮,足以讓陳濤喜出望外。因為有了這個,範永生這個督槍官就多了一個研究的方向,也給未來的險山防線,增加了一份在亂中求存的可能。
但一門炮,卻無法解決陳濤所有的燃眉之急。
“大人,朝廷自萬曆四十六年始征遼餉,至現如今,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如果說之前楊經略在遼東的時候,還有大部分的浪費。那麼,現在,就下官看來,咱們是可以稍稍的鬆一口氣了。”
王致這話,自然是有道理的。
萬曆皇帝在別的事情上或許沒有能力,但在用人方麵,卻是個行家裏手。他能夠啟用熊廷弼這樣為國不惜身的人,就已經是說明了他的睿智。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滿朝文武的口誅筆伐之下,他依舊能夠對熊廷弼信任有加。
熊廷弼也確實是沒有讓萬曆皇帝失望,在經過一番整治之後,起碼如今遼東表麵上的氣氛已經為之一新。該發的餉銀都能按時按量的發放,該補充的被服、糧食,也全都不會有太多的克扣。軍械雖然依舊不充足,但卻已經是在賣力的補上。
而當初,陳濤所說的,需要的人口、兵源,他也已經想盡辦法,從關內遷出,滿足下麵這些將軍,尤其是陳濤這樣他看重的驍將的需要。
在王致看來,這樣的日子隻要能夠保持住,小小韃虜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甚至於,一向被認為禦下比較苛刻,能勒緊褲腰就絕對不肯鬆鬆帶子的他,近日裏花錢都有些大手大腳的了。
但出於對曆史的了解,陳濤於此,卻有著與他截然不同的看法。對於遼東的現狀,他當然知道是好的,可卻依舊顯得憂心忡忡。
“你也知道,現在的好,是因為有了熊經略。可朝中亂成那樣,誰知什麼時候,熊經略就留不住了呢?凡事還是要自己打算,兜裏有錢,心裏不慌,就這個道理。許品功、王行他們我就不見了,你幫我打發兩句。跟他們說,我這裏還是老規矩,給我賺到十文錢,裏頭就有他們的一文在,讓他們給我好好幹。日後,指望著他們的地方還多呢!”
王致雖然不太相信陳濤所說的熊廷弼會被猝然調走的事情,但陳濤畢竟說出了理由,又是他的上司,於這種時期他自然不會跟陳濤頂撞。
當即答應下來,收好記錄了陳濤意見的一摞公文,跟陳濤打了個招呼,便就匆匆而去了。
…
如今陳濤居住的官署,是前幾代險山參將留下來的。
雖然地處戰火紛飛的遼東,但依舊建設得很像那麼回事兒。足以見得,當初大筆的銀子到底都用到了什麼地方去。
不過,自陳濤入駐之後,自認為一個人根本不需要這麼大的房子住,所以,就將原本的房屋職能做出了很大的變動。
大門至儀門,甬道東西兩側各有個院落,曾經是什麼職能並不重要,反正現如今已經被陳濤劃分為了親兵營第二哨、第三哨的班房。其中,西側的第二哨和軍牢同院共處,東側的第三哨則將院子修成了個日常訓練的小校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