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學堂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另一邊,更為重要的事情,陳濤也並沒有放下來。
盡管他是剛剛才在學堂提出了所謂的‘工程兵’這一新式兵種,但實際運用的時候,卻早已將工程兵以‘民夫隊’的名義配備在了營一級的部隊之中。而且,借助著修築城堡、挖掘戰壕的機會,他還訓練出了一支比較專業的工程兵隊伍。
當然,工程兵這個稱呼,現在還僅僅限於學堂之中,對外這支營級部隊,被稱作是‘土營’,除了連軍衣都不穿之外,其餘的地方,和民夫隊其實也差不多。
而這支部隊裏人員的來源,則就比較有意思了。盡皆是陳濤下屬險山轄境內各堡抓獲的死囚!
險山堡外。
趁著晴天,土營正在忙著埋設鐵殼的霹靂炮。
實際上,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地雷。
陳濤騎馬來到這兒的時候,正看到一顆顆地雷正按照布置埋設在地裏。
“大人,您來了?”負責看管土營的,也是陳濤的自己人。
這些人並不屬於任何一支部隊轄下,按照普通人的理解,大概可以算作是陳濤的私兵。同樣拿著大明的武器和軍餉,卻不為朝廷做事,而是單單為陳濤一個人做事。
當然,這種私兵在遼東實在是太多了,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成為了戰場上的主力部隊。所以,任何人都大概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人會去管這個閑事。
上前搭話的人名叫馮參,是負責看管土營的這支私兵的管帶。
陳濤看到他便問道:“怎麼樣?新式的地雷還好用嗎?”
馮參當即笑道:“大人,軍械處是真的有本事!地雷裏麵加一點兒作料,傷到就不容易好,這想法,實在是太棒了!比起之前的地雷,好用多了!怕是戚帥當年,也沒有這種好東西吧?”
陳濤點點頭,繞著看了一圈,問他道:“這些人最近還聽話嗎?”
馮參回答說:“大人,他們可不敢不聽話!不聽話的,都不用開槍,餓著兩頓,什麼都解決了。”
這倒是句實話!
陳濤當初問熊廷弼要人口,也確實是獲得了不少的支持。這一年以來,自打開春,一直到秋收,有不少的流民,被陳濤收攏起來。
不管是從哪裏逃難過來的,哪怕是像耿仲明那樣,曾經是後金那一邊的人,陳濤也一視同仁,概不歧視。隻要能夠安心踏踏實實的墾荒種地,好日子總是有的他們過得!
為了補充軍糧的不足,陳濤效仿古時候的辦法,將這些百姓以戶為單位,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每地設若幹保。每甲分若幹土地,由甲長帶頭耕作,配給耕牛、農具。
甲長要負責本甲的收成,百姓不能隨意離開耕作的土地,否則也要施行連坐法。即,一戶逃一人,全戶連坐;一甲逃一戶,則全甲連坐。全戶連坐,甲長也要受罰;全甲連坐,保長也要受罰。一級看著一級,以起到監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