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若是認真算起來,陳濤的手筆,遠比這些武官所琢磨的那般要大。
一個旅,轄下十個步兵營,原本每一個步兵營的編製人數大概是二百餘人。但在改製之後,卻愈發的向後世靠攏了。
根據特裏尼達的建議,和陳濤的多重考量。
改革,從最低一級的隊級開始,普通的步兵隊,每隊設隊長一人,副隊長一人,領正兵、副兵共十人編成兩個戰鬥小組。隊長、副隊長分別擔任組長,每組組員五人,正兵、副兵合理搭配,以老帶新。
因為擴編人數太多,而武器又很是捉襟見肘,因此,這一次,不再將小炮下放到隊一級,而是在每隊設刀盾手兩人、弩手四人、銃兵八人,用冷兵器暫時填補軍械的不足。同時,也更加適應實際的作戰需要。進可攻、退可守。
原本,隊長應該由小旗官擔任,但由於如果這樣不充的話,基層軍官依舊可能會不太充足,因此,隊長、副隊長都改由老資曆的正兵擔任。隻不過,隊長必須有擔任過副隊長最少半年的資曆,副隊長必須有訓導隊基礎班培訓的經曆。
以往在隊以上設哨,但這一次,卻額外在隊以上設置了排一級。
普通步兵排下設排部、三個步兵隊,外加一個炮隊。
排部,設排長一人、傳令兵一人。
其中,排長由小旗官擔任,自講武學堂正規化之後,陳濤已經決定,今後所有的小旗官必須是講武學堂正則班的畢業生。即便是戰中火線提幹,也必須在戰後及時補上學堂教育。論帶兵打仗,睜眼瞎永遠都比不上學堂教出來的職業軍人。
但由於險山講武學堂招生量有限,所以才在各路設置分校,以便讓符合條件的士兵可以就近入學,就近分配職務,及早適應。
炮隊是八個人,攜帶兩門排用小炮,也就是軍械廠製造的輕型虎蹲炮。
排以上設哨,每哨包括哨部、三個步兵排,外加一個攜帶兩門輕型佛朗機炮的炮排組成。
其中,哨部包括哨官一人、政訓官一人、副哨官一人、督糧官一人,九人衛兵隊一個、九人夥頭隊一個。
這樣的一個哨就足有兩百人,戰鬥力相當於從前的一個營。
其中,哨官一般由試百戶銜武官擔任,副哨官一般由總旗銜武官擔任,政訓官由參軍室第二處直接委派,督糧官由糧餉局直接委派。
哨以上依舊設營,每個營直屬營部、三個步兵哨,外加一個攜帶兩門中型佛朗機炮、兩門輕型佛朗機炮以及十二門排用小炮的炮哨組成。
其中,營部設管帶一員、政訓官一員、幫帶一員、督糧官一員,衛兵隊、夥頭隊、軍醫隊、營直屬騎兵偵察排各一個。
政訓官、督糧官照例由上麵直屬委派,管帶一般由百戶銜武官擔任,幫帶一般由試百戶銜武官擔任。
根據最新的規定,凡是要提拔試百戶銜的,必須是險山講武學堂校尉班的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