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又過了三五日的光景,陳濤這邊,就已經把名單上列有名字的商人,全數抓捕歸案了。證據也已經做足,現在如果審判,應該不會有任何人對結果有所異議了。
市井之中,傳聞很多。而且,民間的傳聞,大多都是三分是真,七分是假。
有些人說,陳濤初入山西,就大開殺戒,是想要越過朝廷掌控山西。之所以殺這麼多的人,無非就是想要堵住天下的悠悠眾口。
也有些人說,陳濤所殺的那些人本就該死。他們平日裏勾結官府、欺行霸市,哄抬物價、損耗民力,致使小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陳濤此番殺了他們,也是在為民除害,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兒。
當然,市井間的一切流言都不能影響陳濤的判斷。在確認了沒有漏網之魚之後,他給遠在京城的孫大人寫了一封親筆信。
愷陽老大人鈞鑒:
標下受朝廷之托,領兵督戰。輾轉山西,已有月餘。周旋日久,深感無力。
此地盜匪眾多,雖不如早年之韃子,兵精將廣,戰力不俗。卻勝在土生土長,了然風物,今日斬除,明日又起。雖無刀斧之利,卻有眾蟻食象之能。
時至今日,山西境內,餓莩遍地,民不聊生。市井小民,鄉間百姓,朝則為民,暮則為匪。我本勞師遠征,誠然疲憊不堪矣。
還望老大人秉明朝廷,示下良策,則標下必感激不盡。
另,近日標下於九井鎮一帶駐紮,驚覺匪患竟嚴重至斯。其中,尤以一米姓商人,為此間首惡!
標下將其父子二人捉拿嚴審,卻驚聞供狀,曰:幕後指使者竟是貴府二公子!何其荒謬!
標下心生疑竇,命人嚴刑拷打,米氏卻不易一字。更兼口述相貌,標下命畫師為其畫影塑型,竟與二公子長相極為相符。
請教愷陽老大人,此事然也?不然也?標下靜候老大人回信,老大人但有回音,標下無不從命。
…
看著落款的日期和名字,孫承宗不由得長長歎了一口氣。
自己的兒子做錯了事情,如今,竟是承認也不是,不承認也不是!
陳濤這信裏麵,言之鑿鑿。說的就是,你說什麼,我就信什麼。可實則,卻是我早就認定了,就是你兒子做的蠢事情!但看在你我之間的交情的份兒上,我替你隱瞞下來,殺人滅口。
孫承宗若是認下此事是自己兒子做的,那說不得要搭上兒子的性命,還有自己的一世清名,如今好不容易謀得的可以為天下做事的職位。
可他若是不認,則正中陳濤的下懷,他就留有把柄在陳濤的手中。以後,再想暢快的做事,可就不容易了。
兩難的境地,讓孫承宗一時間無從下手。
而另一邊,九井鎮,陳濤已經在最後一次審核麵前的卷宗了。
“就這些?”陳濤翻了翻卷宗,前後看了看,對比著名單,確實是沒有半點兒的錯漏,但也沒有自行增添的部分。簡而言之,陳濤甚至可以將其歸結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樣的明哲保身的想法。他看向王自用,問道,“之前給你的名單上的人,的確都在這裏了。除此之外呢?難道就再沒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