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卷 第七百四十章:人選(1 / 2)

卻說英國公府上,張維賢接旨之後,心情就極度的慌亂不安。

既憤恨周延儒,不該給朝廷提這樣的建議,讓自己陷入現在這樣的境地之中。

但同時,也很慌亂,因為即便別人不知道,他自己也是很清楚的,京營的士兵和陳濤的士兵比起來,根本就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打得過那叫奇跡,打不過那才叫正常。

但是,話說回來,張維賢這個人,實際上還是很有魄力的。

當初天啟皇帝登基,移宮案的時候,他是親自抬的轎子,將天啟皇帝搶到乾清宮,讓天啟皇帝得以登基即位,獨掌大權。

即便是魏忠賢權勢滔天的時候,也不敢惹這位英國公。

等到天啟皇帝駕崩之後,又是張維賢,扶保崇禎皇帝,度過了最初最艱難的那段時光。

所以,說他忠心耿耿,那自然是很忠心。可是,實際上,話又說回來了,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一個有魄力的政治家,並不代表他是一個成功的軍事家。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對於任何人而言,都不可能將這兩點混為一談。

張維賢很發愁,更何況,他年紀也大了,不願意再去賣命。到戰場上去送死,他沒有這個愛好。

他在家中長籲短歎,看在兒子的眼中,自然就要上前來勸上一勸。

他的長子名叫張之極,上前來說道:“爹,朝廷也太不象話了。您都這麼大年紀了,居然還想讓您上戰場。他陳濤年富力強,您年紀多大了?怎麼能跟年輕人比?”

“那不然呢?”張維賢沒有好氣的說道,“你倒是年輕,年富力強,你替我去可好?”

張之極自然不願意,他連忙搖頭說:“我可不行,我可不行。我也沒有上過戰場,哪裏是陳濤的對手。爹,您又不是不知道,連劉良佐都敗在他手上。要我說,咱們不如……”

張之極說到這裏,英國公張維賢,頓時提高了警惕,他說道:“你想說什麼?你想說什麼?這種事情上,你可絕對不能犯糊塗。我們是勳貴世家,這百來年來,之所以一直能夠深受皇恩,一方麵是先祖的功勞,但另一方麵也是我們幾代家主的努力。做人做事,很多小節之上可以不在意,因為我們的地位足夠高,無論犯下什麼樣的過錯,都是可以被原諒的,都是可以不計較的。但是,唯有一條,犯上作亂,謀反這樣的事情,我們是絕對絕對不能做的。哪怕是丹書鐵卷在手,犯了這樣的罪行,也絕對不可能免除災難。你還記不記得國初的胡惟庸,李善長,藍玉,他們難道不如我們的先祖功勞大嗎?開國功臣,那是跟著太祖皇帝南征北戰,在最最困難的時候和皇帝一起挺過來的。可是,那又能怎麼樣?隻要皇帝想殺他們,他們有反抗的機會嗎?隻要做下了謀逆的事情,誰也救不了你,會連累整個家族的,你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