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注定和陳濤不是一路人,還有一種人,和陳濤也不是一路人。
那就是,當年在闖軍之中也很有名氣的一個人,名叫張獻忠。
當年,王自用在陝西豎起來造反大旗的時候,張獻忠曾經是他手下的一員得力幹將。
論打仗的能力,張獻忠確實是沒說的,他是一個比較機智多謀的將領,當然也是最先背叛王自用的那一批人裏的一個。
他有能力不假,但是他為人並不忠誠,朝三暮四,朝秦暮楚,說的就是他這樣的人。
不過他也的確有那個能力戰山為王,也沒有和他遭遇過,以至於他的軍隊越來越強大,人數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了,現在在人數上,唯一可以和遼東軍在關內的部隊稍微匹敵一下的軍隊了。
但是隨著遼東軍勢如破竹地拿下了南京,幾乎是兵不血刃,張獻忠這個非常聰明的人也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死期可能要到了,他很清楚他的弱點在哪裏。
一直以來,張獻忠一直都是以流寇的身份存在的。他們軍隊所有的軍餉都來源於搶劫,搶劫那些大戶人家,來充實自己的實力。
但是現在,他所過之處,能夠被搶劫的人。基本上都已經搶劫到了。而如果他繼續這麼搶劫下去,逼得那些大戶人家投靠到陳濤那邊,作為內應,對於他來說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而且,不管怎麼說,他的部下都是流寇,流寇是不可能有什麼好下場的,所以沒有多少百姓願意投靠他的軍隊,除非是已經活不下去的那些農民,但是他們通常都目不識丁,根本就不好教。更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他招攬的人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在本地有家有口,如果一旦戰鬥不順利,極有可能自己就跑回去就地潰散。
所以說,張獻忠現在迫切的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個像樣的靠山,可以打起一杆像樣的大旗,這樣的話,自己就不會再這麼被動,就可以一個像樣的身份去招攬士兵,去爭奪人口和財富。
他不是沒有想過,自己稱帝做皇帝。但是,這個想法一出現,就被他自己給否決掉了。
如果沒有陳濤,或許張獻忠早就稱帝登基做皇帝了。但是正因為有陳濤的存在,有遼東軍的存在,所以他才不能。
當初稱帝的那個福王和他的兒子,下場都實在是太慘了。誰都知道,如果不是自己的部下嘩變,帶頭造反的那個將軍反倒不一定會死,但是福王和他兒的兒子卻是死定了。
陳濤對於帶兵打仗的將軍一般都是比較寬容的,如果想要投降還是可以投降的,可是對於被當作大旗的那些人一般都沒有什麼容忍,所以最慘的還是那些被當做靶子的家夥。
也正因為如此,張獻忠知道,自己絕對絕對不能當了這個靶子。他可以不稱帝,徐徐圖之,他是能夠忍受的。
而且,就在最近,他已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隻是還沒有來得及和人家接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