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煌言而言,這些所謂的將軍沒有一個可以信得過的。更何況,張獻忠剛剛才給他惹了一個天大的麻煩,現在又跑過來對自己表忠心,又說和自己統一戰線。他哪裏可能相信這些話?
就算是張獻忠真的是真心實意的,可他也並不想相信這些話。他現在隻想著,該怎麼來處理麵前的問題。
現在這種情形之下,他的的確確是已經占了下風。北邊的朝廷又利用著他的昏招,積攢起了更多的力量。而他們呢,明明是為自己著想的事情,卻偏偏一點好處都沒有得到,反倒在民間給自己樹立了一些不好的形象。
百思無解之後,他沒有辦法,隻能去找朱常瀛交換意見。
朱常瀛最近心情很好,畢竟,張獻忠搶來的錢,被他用去大半,組建了一直屬於他自己的親衛軍。手裏有了兵權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時隔這麼久,朱常瀛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權力帶來的快感。
“陛下!”張煌言找到朱常瀛的時候,朱常瀛正在校場上,看著自己手下的親衛軍進行日常訓練。
在張煌言看來,這樣的訓練,根本就是在訓練花架子。
他雖然沒有和陳濤的部隊真正交手過,但是也知道,遼東軍之所以被稱之為是強軍,其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其訓練的方式和程度,是其他任何軍隊都比不上的。當然也包括了朱常瀛的這支所謂的親衛軍。
自己關起門來打打鬧鬧或許還可以,但真正到了戰場上,這樣訓練的士兵,遇到了遼東軍,或者說,現在的國防軍,根本就是死路一條!
不過,朱常瀛顯然不這樣覺得。看到張煌言來了,他就迫不及待的將張煌言拉到自己的身邊,指著不遠處正在操練的士兵,對張煌言解釋說:“怎麼樣?張閣老,朕的這支親衛軍,訓練的還算是有模有樣吧?你不要小看這支軍隊,這可是朕千挑萬選出來的官兵,用的也是很經典的訓練方式!”
張煌言不能打擾他的雅興,隻能順著他的話問道:“那麼,陛下,您效仿的是誰的經典訓練方式呢?”
朱常瀛興致勃勃地對他介紹說:“自然是戚少保的軍隊!”
戚繼光?張煌言聞聽眼神頓時一暗,心道:那的確是個人才,是個挺可惜的人才。
嘉靖末年到萬曆初年,和當時遼東李成梁一時並起的薊鎮總兵戚繼光,的的確確是一員難得的帥才。當年在南方備倭,自淮東至廣西,守備堅固,倭寇不敢上岸行歹事。等到他被調到北方的時候,則令北地安寧,屢立奇功。
若不是黨爭,怕是也絕不會落得一個罷官抑鬱而死的下場。
不過,這件事情固然值得可惜,但仔細想來,這也就是當時大明的真實寫照。國家前途要給派係之爭讓路,那朝廷離潰敗也就不遠了。
所以,萬曆十三年,戚繼光病逝;萬曆三十六年,李成梁病逝之後。朝中一時之間竟再無可以與滿洲相提並論的將領,而直至遼東失守,陳濤借著朝鮮的小小島嶼,站穩腳跟,反攻奪取遼東,而後下蒙古,再占薊鎮。最終,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