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陳濤的親筆批文,所謂的福州銀行很快就建了起來。肉眼可見的,福州銀行發行的票據,也就是所謂的紙幣,很快就席卷了所有福州朝廷下轄的地方。
張煌言提起這些的時候,也不得不誇讚一番。陳濤這個銀行建設的,還真的是很不錯。
朱常瀛倒是對這個銀行有些想法,“看看人家那個銀行建設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發行自己的紙幣呢?我們也可以設定一個和人家差不多的銀行,發行自己的紙幣,讓老百姓也知道,我們也是與時俱進的嘛。”
按理來說,他的這個提議還是比較不錯的。因為對於福州朝廷來說,其實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百姓心中沒有什麼地位。
一直以來,他們很多的大政方針,都是跟著北邊的朝廷在東施效顰。根本沒有什麼屬於自己的東西,可以拿得出來。拿出來的東西也往往不能夠受到百姓的認可,反而給自己造成了這樣或者那樣的麻煩。
由於每一次都是給自己添麻煩,每做出一個決定都一定會讓自己陷入很多的矛盾之中。所以,這一次,張煌言根本就沒有敢多想。
雖然他並不否認,在聽到這個建議的時候,他也是很心動的,可是想到類似模仿人家得到的後果,他竟然有些不敢做了。
“陛下,外麵都在說,我們的朝廷,隻會跟著北邊的朝廷學,北邊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他們沒有做的事情,我們一樣都沒有嚐試過,也沒有想到過。這樣的風評對我們特別的不利,我們明明可以自己創新的,為什麼總是要學人家呢?而且,陳濤說他的紙幣很穩定,可臣並不這麼覺得。就像是想當初太祖皇帝也曾經推行大明寶鈔,可是結果怎麼樣呢?到最後還不是被迫要取消掉?紙幣的確好,但他畢竟隻是一張紙而已,他本身沒有那麼多的價值。流通的時間長了,就難免會貶值。”
朱常瀛想了想張煌言說的話,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我們現在如果大批量的向對方借錢,對方通過利息換算借給我們。可是等到之後,他的紙幣貶值了,到時候我們要還的錢,甚至還沒有借回來的多。你這個想法很好,朕也覺得很實用!陳濤畢竟還是太年輕了,很多事情還考慮的不周全。更何況,他們的紙幣才發行多少年呢?他的這種盲目的自信,總算也是坑了他一回。不過,難道我們就什麼都不做嗎?”
張煌言說道:“我們不可能什麼都不做,最起碼的,我們也要現在就開始,建立起一支可以用得上的海軍。這幾天的交流談判之中,臣總算是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人都說富國強兵,可是我人家陳濤的做法完全是相反的。他是先強兵,後富國。臣以前學習了他很多的長處,卻一直認為這一項是短處,所以沒有認真的研究過,現在看起來才知道悔之晚矣。聽了人家的思想和舉措之後,臣也終於能夠明白對方的強大不是沒有原因的。陳濤的每一個部下,都對他充滿了信心。這是因為,他從一開始,最重視的就是他的這群部下。我們以前一直都以為,陳濤最重視的是百姓,百姓對他也的的確確是十分信任和擁戴的。可是現在,臣才知道,如果沒有他這些可靠的部下,他所實行下去的任何一個政策都不會有人去執行。沒有人認真執行的政策,總是會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走了樣子,等到政策落在百姓身上的時候,大家也就很難想象這個政策變成什麼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