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請請勿模仿】
申城交通大學醫學院。現在正是下課的時候,很多人都三三兩兩的走出教學樓。這裏是全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從這些學生就可以看出,他們的臉上大都顯現著自信和驕傲,是啊,十年寒窗苦讀,誰不為自己能來到這樣的名校而自豪呢。
張慕沁隨著人群一起走了出來,他有些疲憊,看上去並不像他周圍那些人一樣有朝氣或者說是他顯得有些暮氣沉沉。張慕沁今年20歲,175左右的身高,眼睛明亮而清澈,給人的感覺非常有神,皮膚挺白的,一看就知道是沒幹過活下過力的人,臉比較圓,不胖也不瘦,雖然隻有20歲,但是他身上卻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不應該出現在一個學生身上的,隻有在經曆了大風大浪或者生死考驗的人才會出現在身上。
六月中旬的申城已近比較熱了,天氣的炎熱卻擋不住同學們的周末放鬆的心情,大家都結伴出遊,或三五成群,或出雙入對,好不快活。大家都知道還有半個月就要期末考試了,如果不乘現在還有時間玩玩,下周也就都要複習功課,應付考試了。
張慕沁一個人拿著課本走出教學樓,一出樓門口,強烈的光線使他的眼睛自覺的眯成一條縫隙。看了看表,已經11點半了,張慕沁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上完這周最後一節課就出校門,而是獨自一個人走在了去食堂的路上。張慕沁學的是中醫專業,他最初來的目的就是要好好補充一下自己的基礎知識,沒想到來到這裏卻沒怎麼學到東西,要不是還有個不錯的圖書館,他真不知道要怎麼過完大學這幾年,為什麼說是補充基礎知識呢,因為張慕沁本事就有不凡的醫術。
張慕沁身世有些傳奇色彩。他本是個孤兒,被一個老和尚撫養,據老和尚自己說,他和張慕沁的爺爺有些淵源,於是張慕沁就在寺廟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光。老和尚法號守樸,自稱是個沒有佛緣的和尚,常說估計死了之後是沒有哪個菩薩或佛會要他的。老和尚對張慕沁很好,隻是一天到晚逼著他去抄寫經書,而且都是些年代久遠的線裝書,有些居然還有梵文,老和尚說這樣可以磨練人的意誌。老和尚懂得醫術,寺裏的很多僧人都得到過他的幫助,而且往往都是藥到病除,也看到過一些衣冠楚楚的人物可憐兮兮的求守樸老和尚醫治,在小時候的張慕沁看來,是很了不起的,長大之後,張慕沁才通過別人知道,原來老和尚有個“神醫守樸”的稱號。老和尚平日裏也教醫術給張慕沁,張慕沁天資不錯,雖沒有什麼過目不忘,一學就會的誇張本事,但也是憑借著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學了個七七八八。
後來老和尚出了一趟遠門,說去找朋友。結果一去不回,在朋友家去世了,還托人捎來了遺物。那是一個大大的信封,裏麵除了一封信外還有兩本書何一個小玉棒。書信大致說自己大概命不久矣,要張慕沁自己照顧好自己,兩本書一本是《人命安和集》,講的是守樸多年來積攢下的醫學之道,另一本書叫《少林擒拿十八打》,據說是少林寺一種失傳了的擒拿手功夫,那個小玉棒長一寸左右,似是羊脂和田玉,通體白色,一看就隻不是凡品,張慕沁知道那是守樸長年戴著的一個飾品,至於其他,守樸在遺書中隻說自己也沒有弄明白他的作用隻說他必是不凡。這三樣東西,可謂都是無價之寶,放在遠離社會而又深入社會的江湖武林中,不知要有多少腥風血雨。遺書最後說揚州江家在江南有些勢力,如遇困難,可去找他,定能解決。那一年張慕沁17歲。
本來張慕沁是不打算去找什麼江家的,隻想著自己安穩的過日子,開個小診所或者幹脆就在寺廟中無證經營,然而他卻想著找個大學去學習,這對於沒有什麼社會關係而又從小幾乎與世隔絕的張慕沁來說是非常困難的,直到今天,張慕沁看到英語和計算機這兩名課程就頭痛。於是他也就不得不來到了這美麗動人的江南地區。到了江家,張慕沁得到了超乎想象的高規格待遇,後來才知道,江家在江南地區是數一數二的大家族,很有勢力,守樸和尚似乎對江家有天大的恩情,而且還和上一代家主江熙兄弟相稱,這也就造成了張慕沁在江家往往比同齡人大一輩,讓他好一陣不習慣。後來在張慕沁的堅持下,才成了現在的各交各的這一說。
江家的勢力確實很大,事實上江家在整個中國都很有影響力,而且在中央,還有些關係。張慕沁跟江家的人一說自己想上學,而且想學中醫,江家沒幾天就辦成了。結果已經開學一個多月的申城交通大學醫學院中醫專業的班裏就又多了一位新麵孔。當張慕沁入學的時候是大學校長、醫學院院長親自陪同著來到班裏的,大家都紛紛猜測這個新來的,白白淨淨得男生,家裏是什麼背景。輔導員看到這種場麵,當時就嚇了一跳,以至於開學好一陣輔導員都見了張慕沁就噓寒問暖的,弄的張慕沁很不自然。